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乐器 > 古琴的保养

古琴的保养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5 16:17   浏览 N 次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的保养和护理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

  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

  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

  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

  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

  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1、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4、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300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古琴的保养和护理知识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这也就是断纹的由来)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它的面板是一整块木头雕出来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湿度和气候,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北方干燥城市切不可离暖气太近。 

    总之古琴的护理应注意:防止曝晒、受潮、碰撞。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

  古琴养护知识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这也就是断纹的由来)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它的面板是一整块木头雕出来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湿度和气候,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北方干燥城市切不可离暖气太近。 

    总之古琴的护理应注意:防止曝晒、受潮、碰撞。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

  古琴的保养

  杨青古琴教学中心原创(2009年12月)

  本文适用于按传统工艺所制古琴(非化学漆)。传统工艺所制古琴属于工艺复杂的手工乐器,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漆胎工艺,相比很多乐器而言要更结实耐用。古代传世实物证明,一张严格按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如保养得当,可使用达千年以上,其使用寿命令国内外很多木质弦乐器望尘莫及。

  那么新购古琴应如何保养,首先应参照教材上的“古琴形制图”,熟悉岳山、承露、龙龈、琴轸、绒扣(拴在琴轸上拉住弦的绒绳)、雁足……等古琴各处部位名称。

  第一, 琴弦的保养

  古琴弦主要分为尼龙包金属弦和丝弦两种,古琴的尼龙包金属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老一辈琴家研制成功的,已广泛使用于古琴的习弹演奏,其特点是余韵长、音色干净、价格便宜、易于保养、结实耐用、寿命长、不易磨手,是初学者的首选。还有一种是传统的丝弦,蚕丝所制,优点是音色古朴、静美,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易维护、易断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损伤手指与指甲。丝弦更适合于有一定水平之后、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达到“用力不觉”的琴友。

  这里主要说尼龙包金属弦的保养,这种弦内部是金属、外皮缠绕包裹尼龙,可以承受指甲的摩擦,质量较好的尼龙金属弦手感润滑(质量好的两种:上音牌和乐圣牌,网上假货已达95%)。注意不要让硬物、尖锐、粗糙物体刮到琴弦,尼龙皮一旦刮破就可能脱丝,整根弦很可能就废了。家里有孩子、宠物的,要特别注意不要让他(它)们碰抓到琴弦。孩子喜欢把琴当玩具、用手提着琴弦往上拽,这样很可能用力过大将弦拽断。

  初学者在未学习到正确指法前,如果想自己试弹,要注意琴弦的振动方向,最佳方向是使琴弦向前斜下45度或后斜下45度振动,不要使琴弦上下振动,那样会使琴弦直接拍到琴面产生杂音,也会使琴弦变松音高弄乱。

  有些品牌的尼龙金属弦,比如质量上乘、价格较贵的“上音”牌琴弦,较粗的一弦、二弦,因其内部有铜合金,颜色很快会变为一种微红色,开始可能是间杂、慢慢就整根发红,而较细的弦则不发红,这属正常现象。

  初学者如果不小心弄断了琴弦,一定要首先咨询老师,告知具体情况,不要自行处理。最好的尼龙包金属弦,目前正品市场价一套也不超过200,单根是三十元左右。而换弦看似容易,没有经验折腾一天都弄不好,可请老师帮忙,本班终身免费帮学员换弦。

  如正确使用、保养得当,最细的弦可使用二年以上,粗的弦很可能十年不断。

  有时琴弦怎么也拧不到标准音高,这时可看绒扣是否已拧结成很紧的麻花状,很可能是没有余量了,或者琴弦最右边本应在岳山之上的“蝇头”(蝴蝶结)已经被拉至岳山右侧外下面,这时就要重新上弦,初学者应找老师帮忙上弦。

  第二,漆面的保养

  传统工艺制琴采用的多是用大漆和鹿角粉按比例混合做成灰胎,灰胎分层干燥打磨,经过数月至一年干燥,这时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称“擦光法”,以达到一种温润的光泽效果(不同于化学漆的贼亮)。常说大漆鹿角漆胎坚硬如水泥,指甲都磕不动,但我们常见水泥所制的墙体、构件表面时间不长也会有风化、磨损,所以不要盲目的认为传统工艺古琴表面就很结实不用保养。

  通过参观了解历代古琴传世实物可知,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于经常来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损是很常见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补痕迹,更有的琴经历代修补到如今琴的整体颜色都改变了。

  所以对于古琴漆面的保养也要重视,要防止灰尘、曝晒、吹风、水淋、骤冷骤热、硬物刮蹭,不要靠暖气太近。小灰粒无孔不入,有些看不见的灰粒会藏在琴弦底部,按弦弹琴时它们就会夹在弦与面板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对面漆造成磨损,所以在弹琴前,要用软布,或用超市里卖的盒装无妨布材料的湿纸巾,稍凉干些,带点湿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弦底部。

  练琴比较多时,琴面弦路下的面漆在按弦走音较多的地方可能产生漆面磨损,露出底下的灰胎,也属正常现象,不影响弹奏的情况下不必管它,等以后磨损的地方多一些、常弹的部位底下都有了,已影响美观,这时可联系斫琴师拿到制琴坊一并修复,重做一遍面漆即可,有信誉的制琴坊提供终身保修。

  另外初学者练琴时手指上可能缠胶布,胶布的布面较粗,为减少指甲、胶布对琴面的磨损,应采用医用“白凡士林”(药店有售),对琴面、琴弦进行适当润滑。

  第三,古琴的室内摆放

  制作合格的新制古琴,它的拱形结构和强度完全可以长期承受琴弦拉力,不松弦的情况下平放几十年也不会出现塌腰变形现象,平时放于琴桌上即可。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晒阳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热器的地方,要避免湿度和温度的骤变。北方有暖气的房间,室内应有加湿器,冬季应将琴放在相对湿度在40-55%之间的室内。夏季自然空气湿度就够了。

  古琴放在桌面上,要有防滑垫,古人是用细长的沙包,今人可以用超市卖的汽车仪表盘上放东西用的那种车用防滑垫,剪成小条,放在琴与桌子接触的地方。注意琴轸不要直接放于桌面,琴轸不是腿。怎么放可参照教材和配套的DVD。

  如有条件,可在墙上固定有软包或木质包裹的钉子,算好距离,挂琴于墙上,这样古琴的受力会更加合理。如长期不弹琴弦应适当放松。新购古琴有一个稳定期,最好不要松弦,请老师将琴弦调到标准音高,以观察琴体变化,一般在北方古琴在正常琴弦拉力下过冬后,请老师看看没问题的,就算渡过稳定期了。

  第四,清洁

  不要使用含有溶剂的去污、增光产品来清洁古琴,比如碧丽珠就不适宜用于琴上,虽一时光亮但长期使用会有化学成份渗入漆胎。最好用柔软干净的无妨布或眼镜布沾点纯净水每天将琴面上的手汗印与细小的灰尘擦拭干净。切忌用粗糙的布使劲擦,那样极易将琴面漆磨损,也会使琴弦脱丝。

  第五,古琴的携带

  古琴一般都配有琴囊,有的琴还配有硬质琴盒,短途携带装入琴囊即可,抱琴时应大头朝上,琴尾朝下,注意保护琴轸、琴弦不要受到磕碰。长途旅行应将琴先装入软质琴囊,再装入硬质有缓冲层的专用琴盒。如果坐飞机,一般只套个软囊可以直接带上客舱,空乘人员会帮忙将琴放于衣帽间内代为保管。如果走飞机底舱托运,应将琴弦适当放松,配套琴盒琴是正好卡在盒内的,非配套琴盒要将空隙全部用软布塞紧。古琴不要放在受日晒的汽车内,秋冬季节更不能放在汽车里过夜。

  古琴最忌在秋冬干燥季节,坐飞机直接从湿润的南方带到北方,如不得已,则要请教老师,可以采用特殊防护措施,防止琴体因突然干燥而变形开裂。而北方琴带到南方,一般没什么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很多古琴爱好者经常从北方知名斫琴师处订琴,未见明显的气候影响。而南方制作的琴到北方,很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木材的特性是怕干,空气湿润则更适宜乐器保养。

  附:古琴常见现象释疑

  关于音高:弦乐器的音高是随温湿度、携带、弹奏经常变化的,古琴的有效振动弦长达到了一米一,这么长的弦音高经常有变化属于正常现象。是凡现场看过古琴弹奏的琴友都常见,再有名的琴家用再好的琴,正式弹琴前也得调音。相对来讲,质量好的古琴音调准后稳定的时间会长一些,有时两三天都不用调。而劣质古琴则根本固定不在标准音高,一曲都弹不完弦就松了。古琴的调音没有花费,学起来也比较容易,不像钢琴那样需要找专业调音师,在上课后,先学会一些基本指法,然后老师会教调音,多练练很快自己就能掌握,调音是将来每次弹曲前都要进行的步骤。

  关于断纹:这里说的是常温下自然断纹并非仿断,断纹指的是古琴漆胎的裂纹,传世古代名琴多数在琴身有美观古朴的各种断纹。断纹的产生原理:传统制琴是采用大漆鹿角灰胎,分多遍干燥打磨,由于木胎和大漆漆胎属不同材料,其收缩率、膨胀系数不同,加上古琴经常振动发声,就有可能出现断纹。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断纹的出现有一个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现,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从历代传世实物来看,民国时期制作的古琴距今不到百年也有断纹。有的古琴则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并非仿断),有的明代古琴都没有明显断纹。这些均属正常现象。由于大漆属于生物活性漆(含有微生物漆酶),易受气候、干湿度影响,一般新琴制成后需要一至二年的弹奏趋于稳定,内应力才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如果出现断纹或有个别不同材料结合处开裂时,只要不影响弹奏可先不做处理。如果有的琴断纹起峰,妨碍手的滑弦,则需要请斫琴师进行修整,磨平起峰处,保留断纹纹路,这种维护属古琴正常保养范围,理应是免费的。

  关于裂缝和树节:

  古琴面板通常为桐木或杉木,底板通常为梓木或楸木,而岳山和龙龈、雁足通常是硬木(红木或花梨),由于岳山、龙龈、雁足是不用刮漆胎的,而面板和底板则需要刮漆胎,所以在与面板底板与岳山、龙龈、雁足之间的接缝处常见有细缝,这属于正常现象,因这两种材质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一般冬天干燥会明显一些,夏天潮湿接缝会紧密些变得不不明显。

  有的琴槽腹内会看到有少量圆形深色的天然树节或裂纹,属正常现象,琴的木胎一般采用密度较小、干燥后的桐木或杉木,这类木材经过自然干燥,在琴体约1米2的长度范围没有一点裂纹反而不正常,如果是老杉木的还会有明显树节。这些均属正常现象,一般经过自然干燥后是比较稳定的。如果观察到裂缝有发展,越来越大,影响到了面板,使面漆向内沿裂缝凹入,则需要找斫琴师更换或维修。

  关于琴的槽腹:古琴的槽腹(共鸣腔)不需要特殊养护,里面不要抹任何东西,由于是手工制作,根据面板的音色在低音区和高音区,龙池和凤沼处均有特意留好的起伏变化,千万不要以为是鼓出来了。这种声学部位是斫琴师经过手工调整的,槽腹内有手工挖刨痕迹是正常现象。有的斫琴师做的琴槽腹内极不规整,但音色却很好,也有的斫琴师做的相对规整。

  什么是抗指、打板和煞音:

  古琴需要用左手真肉真指甲直接将弦按于琴面滑动,琴弦距离琴面如果过高(以毫米计,超过正常弦高一毫米以上就会有明显手感不同),导致左手按弦费力、疼痛甚至练坏手指,叫抗指。比如在一张手感好、不抗指的琴上练十遍就能基本掌握的指法,在抗指的琴上一百遍都练不好。学到四级曲目《酒狂》时,要在高音区用跪指,这时大家可以用琴对比一下就会深有体会什么叫抗指。

  同时琴弦又不能距琴面过低,琴弦过低弹空弦音(散音)时易产生“拍面”也叫“打板”,弹按音时易产生“煞音”。

  另一种杂音:

  无论什么档次和质量的琴,四季均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当弹到某根弦的散音、或泛音、或按音时,会伴随着另一种尖锐的噪音,这很可能是由于空气湿度变化,导致琴底板(注意这里说的是把古琴翻过来、有出音孔的那面)雁足与龙龈之间的那段多根弦挤靠在一起的“非有效振动弦”,与琴面“有效振动弦”间产生某种频率共振,这时可把琴底板上那段琴弦用胶布缠裹在一起,不让它们互相振动,噪音就可消失。

  谈古琴丝弦和钢弦的比较

  黄树志

  

     中国乐器本来就是以独奏和小组合奏为主,近代因为要将中乐交响化,故把乐器----包括乐器用弦----的构造也西乐化,即趋向发声响亮以便于在舞台上合奏,古琴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乐器弦已经基本上都用钢弦代替了原来的丝弦。这个做法对不对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改变以后已经把一般中国乐器原有的风格完全放弃了,再也走不回头了。只有古琴用丝弦还没有被完全淘汰。

    

     古琴的发展从来就是个人化的,乐器结构也倾向发生细小的,近代的改革可以视为尝试发展一种新风格,但若因此就把原来传统风格一下子完全放弃了,那就会人为地改变了古琴上千年来的自然发展趋向,对这种音乐文化是无可弥补的损失。何况西方有很多民间乐器都在尽量保持原有风格,近年来许多小提琴家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价值,都在重新用羊肠弦呢。现在还有些西方音乐学者正怀疑古代波斯鲁特琴和提琴用的是丝弦,现在也在尝试用丝弦重张这些乐器。我不希望千年传统从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手上抛弃,以留给后代人作为一个考古题目。

    

     古琴钢丝弦是钢丝外缠上尼龙线的琴弦。丝弦是纯用蚕丝做的琴弦,钢弦所以能基本上取代了丝弦,除了丝弦质量水平的下降与时常面临断产的原因,令许多琴人都不愿意再用丝弦外,一般都认为它解决了丝弦一直不能解决的大部分问题,但这只是见仁见智,我们试将其优劣相比较:

    

     1、钢弦耐用,一套钢丝弦可以用上很久,不容易断弦,合乎经济原则。丝弦除了七弦与四弦较容易断,需要更替外,一付丝弦也可以用上好几年,所以只要补充这些弦,就也可以合乎经济原则了。而且钢弦断了就不可以再用,而丝弦断了好几次一般还可以再用。

     2、钢弦较稳定,钢丝不容易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而跑音,尤其适合现代演出。这是丝弦目前基本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以一个传统琴人以弹奏古琴作为修身自娱,排除上台的因素,这就不算是一个大问题了。

     3、钢弦张力较强,容易调到需要的标准音高。丝弦的质量如果达到一定水平,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钢弦音量较大,扩大了演奏场地范围与听众数目以及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机会。无论用钢弦或丝弦,古琴声音再大,除了琴箫,如果与其他乐器合奏,声音一定会被淹没,在舞台上更非用扩音器不可,如果用上扩音器,那钢丝弦与丝弦分别就不大了。

     5、钢弦音色明亮,较容易为一般人接受,利于古琴的普及。古琴再普及,也不可能达到古筝的普及程度,每种乐器都要有它的个性和特色,琴就应该有琴声,如果琴有筝声,其艺术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钢弦琴的金属味道就带有筝声甚至吉他声,我们应该引导爱好者去欣赏古琴的特色,而不是改变它的特色去吸引爱好者。

     6、钢弦表面光滑,可以减少走弦时的杂音。初学者左手在弦上吟猱时少受皮肉之苦。但钢弦因为太光滑而减少了丝弦的走手音和韵味,好的丝弦表面不至于太过粗糙,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丝弦给操弦者柔和的手感,是钢弦无法达到的。

     7、钢弦造弦的材料基本上是工业产品,无论供应与品质都能维持稳定,形成生产也相对稳定,使供应不至出现断层。现代丝弦的生产无论产量与质量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自由经济市场上供应充裕,只要古琴弦的需求量足够,生产技术能保持稳定,丝弦以后也能成为一种常规产品。

    

     最重要的差别是钢丝弦解决不了丝弦特有的音色问题。用丝弦弹琴所产生的韵味,是古琴独一无二的风格,少了这种风格,古琴的个性就会大打折扣。正如琴家吴文光先生所说:“丝弦之美,在其柔韧而长,润泽而宽,清丽而圆,别有一种戛玉之趣、怀古之思”(见《太古琴弦序》)。

    

     钢弦琴可以说是现代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舞台风格古琴,但并不表示可以取代原来传统风格的丝弦琴。即如用原子笔替代了毛笔,虽然在使用上方便了,但在书法艺术上两者绝对是不可相比的。

    

     由于丝弦数十年来已经很少人用了,丝弦琴的风格与优点也渐渐被人遗忘了,但近年来又有琴友从新留意丝弦琴了,这是个好现象,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用丝弦弹琴的人太少了,根本养不起一位造弦师傅,只要有好弦供应,经过推广,让琴友渐渐从新认识丝弦古琴的优点与风格,丝弦古琴的从新普及是指日可待的。

    

     历来琴人以弹琴作为兴趣的多,用以谋生的少,所以很多有心人都会在能力范围下,不计较利益得失地琴学各个范畴中,尽心尽力去贡献自己所长,古琴这种小众艺术文化才会细水长流,涓涓不断,发挥出强韧的生命力而千百年不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使这样可贵而精致的文化,能有更多人懂得欣赏,以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文化,丝弦琴的生命力就会历久不衰了。

  一些对丝弦与钢弦的不同看法:

  嵇康《琴赋》中对古琴音量的赞颂,“新声嘹亮、何其伟也。”,唐代萧叔子弹琴被同时代诗人评为“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音量小的琴能弹出巨石崩崖的音效?李白的“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如此大气磅礴又岂是小音量琴能弹的?

  古代好琴讲究“金石之声”,说明古人推崇琴音宏大坚实明亮为佳。元代陶宗仪所著《琴笺》中载,在古代“凡内廷以及巨室所藏”,非有大声者不得入选。”直至清代“武英殿所陈奉天故行宫数尽及宣和御制乾隆御题者,皆有大声也。”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