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酒店 > 望海、听潮、品大桥--神游杭州湾跨海大桥

望海、听潮、品大桥--神游杭州湾跨海大桥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5 21:53   浏览 N 次  

望海、听潮、品大桥

——神游杭州湾跨海大桥

单位在春节茶话会提到今年四月要去杭州湾大桥参观,自从 2010年12月19日起,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线”观光平台对公众开放,我积极“建言献策”,众人拥护,领导也首肯。于是我开始急切地期盼四月份的到来。

2010年12月9日,经过3年建设,“海天一洲”将正式试营业,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上观景平台“海天一洲”雄姿展现。世界首个海上观景平台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终于落成,。“海天一洲”总建筑面积在41700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主体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观光塔高为145.6米,有16层。站在上面,通过望远镜,你就可以尽揽大桥的雄姿了。天气好的话,还能够看到大桥北岸的嘉兴港。当然了,站在16楼上面往下看就更直观了,主体平台和连着的高速公路,活像一个Q版的“鱿鱼”。



有诗句:“登海天一洲,目穷天际,皆海所围;听潮涨潮退,充耳有声;定晴处,楼宇拔海送云端,大桥如虹接南北……”有海,有潮,有大桥,描述的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洲”观景平台。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位于大桥南航道以南约1.7公里处,距大桥南岸18公里,大桥建设期间发挥了工程测量、应急救援和物资堆放等功能。大桥建成后,有关单位从2007年12月开始,对海中平台进行项目改造,工程占海域面积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分为主体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其中主体平台高24米,共有6层,观光塔高145.6米,共16层。工程经过近3年的建设于2010年9月顺利完成,同年7月海中平台正式定名为“海天一洲”。

“海天一洲”由观光台和观光塔组成,整个观光平台集观光旅游、餐饮购物、住宿于一体。“海天一洲”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调,形似展翅的雄鹰衔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双巨手托起耀眼的珍珠,是国内外较为独特的海上观光景区。“游客可乘高速电梯直达观光塔顶端球体观光,尽揽大桥雄姿和海天美景。

“海天一洲”的主体平台共有6层,其中第5层是精品酒店。5楼,“8518”房间,是“传说”中的总统套房。房间总面积达220平方米,内部装修十分华丽,红木家具,羊绒地毯,贝壳瓷砖……房间两面环海,虽然还没正式对外营业,但现在已经不断有游客打电话预定海景房了。

入夜,“海天一洲”宛如大海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海景酒店值得期待,观景,当然要挑个好位置。3000元每间的海景房尽管不便宜,但还是很值得尝试,在五星级的酒店里“望海、听潮、观大桥”感受应该是非凡的,站在落地窗前,海湾景色尽收眼底,阳光照在海面上微波粼粼,十分惬意。我正在考虑要还要不要去破费享受一夜一天。

跨海大桥上的“海天一洲”和桥头的标志雕塑“祥和”这两座桥标于2009年初开工建设,净高达到了36米,整体为6米×6米×6米的长立方体。桥标用的是浅红色花岗岩材质,整体造型汲取了中国“宝印”的文化精髓,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桥标上篆刻着宁波嘉兴两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元素。这两座桥标的名字就叫“祥和”。它分为上下两部,上方正方体顶面为祥龙纹样,四面皆刻有底雕,其上镶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几个字。而下方四面分别雕刻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赋、大桥建桥史”等内容。

“海天一洲”的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晚上8点。
“海天一洲”第一、第二层都是停车场,共设有停车位300个,试运营期间开放260个。停车场收费标准为:

平日:小型车10元/辆/小时,大型车15元/辆/小时。
周末及节假日:小型车每辆20元/小时,大型车每辆30元/小时。
停车场每次停车不足15分钟不收费。

我天生地喜欢到海边散步,喜欢海风吹拂、喜欢闻到海的腥味,因为我的老家是浙江舟山城关镇,是和大海有着必然的联系。

听父亲多次说起原中央领导乔石家父辈开的小杂货店就在我家路对面。由于父亲参加新四军,解放后留在外地工作,我们从小跟随出来。可是我对大海有特殊的感情没有隔断,潜意识中总是向往大海、亲近大海,接触大海。记得1996年我在深圳市行政学院参加信访工作学习时,最愿意到海边来回走走,天气好的话,能清楚地看到对面的香港;记得每次我回到舟山,都会爬上到山上的解放舟山的烈士陵园,在那儿极目楚天舒,眼前是一往无边的大海;记得2009年单位组织普陀山旅游,我的关注重心不是寺庙,而是总在寺庙外面展眼眺望辽阔的海洋。

人站在山顶,人会产生“一览丛山小”的感觉,站在山顶面对大海,海天相连,我在一瞬间突然会生出莫名其妙的念头,一时觉得人生到过海边,没有必要再往什么地方去旅游了。我被一望无际的大海即时开阔时的心境,片刻之间思绪万千、联翩浮想。

我会情不自禁联想起新闻人范仲淹的第28世孙、《辽宁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重修望海楼记》,2007年,应市政府邀请,范敬宜先生为江苏省泰州重修望海楼写成了此篇文章。作者用寥寥500多字简述了望海楼屡建屡毁的经历,关乎泰州“文运命脉”的文人雅事,与名人结缘的名楼重修再兴之必然,抒发了登楼的所见所感所思。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物,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文章磅礴的文气,深沉的忧思,宽广的胸怀,与其祖范仲淹一脉相承,要称比肩矣。望海感思留下警句,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

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

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

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

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

望其海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

望其神秘莫测之深,则感宇宙无尽之藏,而思何以宝之;

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

望其咆哮震怒之威,则感裂岸决堤之险,而思何以安之。”

范老说,他是用“海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的。“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敬畏,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敬畏之情完成了创作。”在文章第三部分即重修望海楼的意义方面,范老考虑再三,最终用文言文形式表达了当今思想: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范老饱含诗情画意让我感慨无限,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想象像诗句一样多。登山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线”观光平台,望海、听潮、品大桥的感受也应该有相通的地方,只是区别于我没有如此灿驾驭文字的超级能力,没有如此灿烂的文笔描述此情此景,所以我,借用上述诗句抒发对海的敬畏、热爱;借用丰富的想像歌颂宏伟、壮美的现代文明;借用此文神游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线”观光平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