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体育用品 >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课题...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课题...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2 09:41   浏览 N 次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北大街小学 郭舒林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活动历经四个阶段:感知---运筹---尝试---探究四个阶段。原活动方案于2007年5月初现雏形,2007年9月修订、更新并尝试实施,2007年经阳泉市教科所确认为阳泉市“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2008年11月顺利通过课题中期检查。本课题研究导向目标基于四点考虑:在课题研究活动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构建学校校本教研体系需求。在市课题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课题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富有成果,现就课题实验以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必须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它没有现成的学科教材和实施模式,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和学生边开发、设计、实施、评价边形成课程资源的活动性、过程性、亲历性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仅仅是纲要,给出的是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大量的可供借鉴的资源要靠学校师生自己来开发。

  从前阶段实施情况来看――(说明现状),再说该课程的任何一个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因此我们认为主题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研究是首要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涵义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开展本课题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无固定形态,方式亦多样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少先队活动、学生良好养成习惯等实践过程皆有实践活动融汇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意为综合却更显其既独立又串联,既可分散又可集中之特性,我校在原活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课题内涵,重点在于让师生充分经历实践过程,综合开发并探究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带动并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科研水平,并类此积淀,形成循我地方本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一步探究,在建构整合模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中结合不同学段学生不等的年龄特征进行活动主题归类,其活动表现力更为显著:

  (1)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3)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

  (4)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校本教研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内容、方法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内容

  1、以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探索学科自身课程内容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渗透。

  2 、以主题单元活动为主的组织模式探究。

  3、基于小学不同领域下的主题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整合探究中,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情境营造、课堂管理的策略优化。

  5、构建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科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主题单元活动体系。

  (二)实验方法:

  本项课题研究拟采取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分类整理等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课研组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探究》课题研究分期调查表。主要通过课题初期、中期、后期若干阶段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对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升华活动阶段在主题选择时调查了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适时作出反馈,明确了主题。在活动中教研组及时了解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进行反馈,为课题研究取得成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实施及总结阶段,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跟踪、调查、观察、考察,及时收集第一手信息。

  行动研究:学校课研组组织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和教学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并建设“北大街小学课题研究博客”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与学生共同商讨活动方案,经课题组审核通过、实施。课题组在中、高年级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各年级,对每位课题成员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估、指导。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亲自参与班级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的活动中,实施课题研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生成应对策略。

  经验总结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实验过程中大量个案的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理论和策略。后期课题研究活动在学校中心教研组专业引领下进行总结提升,进行了相对行之有效的探究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适时总结经验。

  比较、分类整理:在对课题活动方案的析解下,我们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相关主题进行剖析,结合活动经验进行比较并分类整理,分别就劳动技术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在各个学段构建阶梯递进式的主题,形成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实验研究成果滚动推进,逐步形成系列,向全校铺开。

  (三)实验过程:

  1、专业引领,搭建平台

  学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和辅导,在进修学校借助视频教研和博客平台相结合的研修方式引领下我校率先建设“北大街小学课题研究博客”,并以此博客网为载体,或组织或自觉学习课题研究实验的指导方法和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的相互交流,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课题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教学评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点的课题活动交互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教师进一步体现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题研究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通过专题版面开辟了学生过程性活动图片、作品展示,在评价过程中力求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用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2、健全制度、科研先行

  我们贯彻“科研兴校”战略,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校本管理制度》。鼓励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营造“全员科研”的氛围,努力建设成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和决策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求把我校建设成为科研先导型名校;增强教育科研的计划性和过程性,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课题管理规范化。

  3、校本课程,螺旋上升

  我校构建了三个“整合”体系,分别在其主题下开展相关活动。如在“劳动与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整合”中,呈现为阶梯递进式的主题单元方式。阶梯递进式的主题单元即在同一主题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活动目标在不同的年段选择探究不同的活动方案。如前期活动在“勤劳自主做主人” 主题下,一、二年级开展“整理书包”或“整理文具盒”,递进至三、四年级开展“我的房间我作主”或“我的班级我作主”,螺旋上升至五、六年级开展“我的未来我规划”、“我的生活我作主”等活动,连点成线,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螺旋上升。

  四、实验成果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落实、推进新课程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需求。我校校本教研系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指向,以活动实施过程中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一定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研究活动。

  1、确立科研兴校的方针

  学校以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指向,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规划以科研为基础,进行课题研究,把课题科研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深化办学思路,整合学校内部资源,确立了科研兴校的方针。学校成立课题教研组,以课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开展教研活动,酝酿方案,活动实施成效显著。

  2、构建、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课题研究要顺利进行,活动要得到有效实施,必须要有校本教研制度的保障,我校在课题实施中建立校本教研相关的培训、学习、评价制度与机制,在科研兴校的理念下,尝试应用于我们的课题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形成并完善《北大街小学课题研究校本管理制度》。

  3、研究主体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

  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想在校本教研中有所作为,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学会反思并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是在我校课题研究中校本教研制度中的集中体现。自我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的沟通,是理论与实践的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形式。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我们教师经过反思产生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四年级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开展了几个活动后,通过集体反思相应提出了在学段中共同开发探究一个活动,如在三、四年级共同研究《端午佳节话端午》,在五、六年级共同研究《走近风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共同教研,互动提高,在课题教研中提升为课题意识,最后提高研究能力,提升专业化成长历程。

  验收的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普通话,生活因你更精彩》活动,经过学生一轮唇枪舌战,确定四个小主题。然后他们自行分组分别从校外、校内、课堂、家里四方面进行收集与访问,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成果。在这一部分,孩子们做的相当出色,特别是在找自己常见的错字这一小组,有一小组做成了手抄报,另一小组做成反思日记,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却是孩子自己心灵的发现。

  3、总结升华、展示评价

  课题《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践与研究》在目标上,不是单纯从知识上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活动及相关社会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结合;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4、引申运用、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节约进行曲》活动中,学生课前调查统计自己家庭产生垃圾的种类与数量;汇总全班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垃圾箱的模型,并进行交流展示;进行广告语的创作交流;进行学习的评价。延伸出《变废为宝》―“垃圾箱的设计与制作”设计教学,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

  (三)、递进式主题活动整合的基本模式

  1、开发并初步探究整合活动:

  整合形式 活动年度 年级 主题 活动内容

  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08-09 低年级 传统游戏 《翻花绳》

  08-09 《滚铁环》

  08-09 《漂亮的小手绢》

  08-09 《爸爸妈妈儿时的童谣》

  08-09 中年级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知多少》

  08-09 《山西名人调查》

  08-09 《清明寻根》

  08-09 《端午佳节话端午》

  08-09 高年级 传统手工 《剪纸》

  08-09 《走进风筝》

  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08-09 低年级 劳技 《让身边的垃圾无影无踪》

  07-08 《实施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妈妈》

  07-08 《节约进行曲》

  07-08 《怎么花零用钱》

  07-08 中年级 家政技能 《让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家》

  07-08 《家养宠物喜与忧》

  07-08 《请保护好你的心灵之窗》

  08-09 《勤巧自主做主人》

  08-09 高年级 信息处理 《走进卡通世界》

  08-09 《汽车、环境、未来》 《社区与校园文化生活相融合》《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学科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低年级兴趣激发《让口算领跑数学学习实践探究》中年级实效探究《培养读书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08-09 高年级 多元创新 《普通话,生活因你更精彩》

  2、己开发待进一步探究相关活动:

  整合形式 活动年度 年级 主题 活动内容

  待验证 07-08 中年级 待整合 《家乡的风景》

  07-08 中年级 《小学生听课效率调查》

  07-08 高年级 《了解植物》

  07-08 高年级 《茶吧的研究》

  07-08 高年级 《今天的女孩明天的建设者》

  延伸 07-08 低年级 《大家都来清理“白色垃圾”》

  08-09 中年级 《变废为宝》

  05-06 高年级 《关爱女孩》

  (四)、师生共成长

  1、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突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实行课程的综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交互运行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不少实验班的学生己通过上网浏览、查询资料、互动交流等活动,其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2007年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成效显著。其中获得奖项省级及以上共计51人次、市级28人次、区级95人次。我校教师任雪莲参加山西省优质课大赛获二等奖,蔺娜的案例《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获省教育厅二等奖。许春梅的中国戏曲脸谱获市教育局颁发的优质课二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科研水平

  实验的深入与推广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现代的教育观念更注重教师作为“人性化”的独特个性品质,恰恰是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其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正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而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探究过程中更将突显自己的个性。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中,课题第一期活动我样师生共开发并进行探究了十四个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生成三个活动方案。第二期活动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活动分别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形成不同学段主题下的递进式活动方案并进行探究,成效显著。多位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评比活动中获奖。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边学边研,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并能指导教改实践。几年来来,我们在课程开发方面已经形成特色,多次受到省市区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被命名为山西省课程改革基地校,阳泉市优秀基地校,城区课改工作先进集体,城区课程开发基地校,城区教育教学评价基地校等称号。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城区小学六年级文化测试中,连续几年取得可喜成绩。

  五、课题实验的思索

  (一)让教师走进课程开发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与条件,而我们进行课题实验恰恰实现并充分显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更加有效。老师己不再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更需要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程理念指导下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在活动情境创设及运用过程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成为校本教研课程的开发者,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选择、组织、开发、运用资源,以一种辨析、创新的态度穿行于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如课程内容中,我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方式分别形成由“传统游戏-传统节日-传统手工”、“劳技初步―家政技能―信息处理”、“兴趣激发-实效探究-多元创新”等递进式的主题格局,并相应开发了课程活动方案。

  (二)让学生走进个性化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境中,利用知识与活动的交互,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活动进行学习、探究、讨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向教师质疑,具体的活动过程可由学生自主决定。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的实践活动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改革的确给教学的改革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可将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领悟、体验,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性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相互启发,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如在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低年级主题“传统游戏”开展《翻花绳》、《滚铁环》、《漂亮的小手绢》等活动,中年级主题“传统节日”形成《传统节日知多少》、《寻找英雄的足迹》、《清明寻根》、《端午佳节话端午》等活动系列,递进至高年级主题“传统手工”开展活动《剪纸》、《走进风筝》。因此、教师不能放弃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要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活动内容等之间的关系,将活动与教学真正有机整合,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扎实有实效。

  2009年6月26日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