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体育用品 >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0 10:34   浏览 N 次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推进“14345工程”。“14345工程”的内涵包括五个项目:明确一项任务、做好四件事情、采取三个途径、遵循四个公式、实现五个标准。这五个项目连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工程,即“14345工程”。下面,对五个项目作点扼要的解释。

一、明确一项任务

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自己并帮助他人学会数字化学习,学会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创造型的人。

什么是学会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概念,它的原名是e-learning。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提出的,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致国会的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概念已流行于世界各国。

所谓数字化学习,有多种不同理解,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数字化学习,就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进行的学习;另一种说法是:数字化学习,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上面两种说法,我们认为后一种比前一种较完善、准确。因为,不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例如,通过光碟机和数字电视或通过数字卫星电视系统进行的学习,也可以是数字化学习;多媒体软件既可通过计算机显示,也可通过光碟机和数字电视显示,网上资源包括了天网和地网的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方式,重要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在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习;二是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三是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这里只提到数字化学习,并不是要否定其他两种学习,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人们对于前二种学习方式一般是熟悉的,对后一种学习方式,有些人则比较生疏,甚至不会。而不会数字化学习,就要成为现代文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了新定义:文盲就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就是不会数字化学习的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岂能是现代文盲?所以必须学会数字化学习。不仅自己,而且要帮助他人学会和善于进行数字化学习,这是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是学会创新?创新就是造作新的,不是重复原有的,不是模仿旧的。特出新意,将原有的东西重新排个队,也可以是创新。例如,把教学上的“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变成“三结合”(学与教结合、书本与经验结合、课堂与活动结合),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设计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等,都可以是创新。

学会创新,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创新是思维的革命,学会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创造性思维;(2)创新来自科学研究,学会创新,就要不断增强科研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3)创新不是不要继承,学会创新,就要注意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我们要继承和借鉴百家之长,走自己开辟的创新之路。对于古今中外一切好的东西,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把它拿来,但不能止于拿来,要在拿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拿来变成拿去。新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纵横交错的时代,它不否定继承,但更需要创新。

什么是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信息素质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什么特别强调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能力主要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送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免疫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发明、开发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什么是创造型的人?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介绍两种:(1)创造型的人是同时拥有三本教育证书的人: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开拓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2)创造型的人需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面+个性。既是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二是人脑+电脑。既善于用人脑,能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又善于用电脑,能用电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三是智商+情商。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是智商与情商和谐发展的人。

二、做好四件事情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做好四件事情。

(一)硬件环境建设

就是以前常说的电化教育系统工程建设,其内容包括八室一站三系统。八室: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学科专用电教室、微型电教室、视听阅览室、电教教材库;一站:卫星地面接收站;三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硬件环境建设的重点,新世纪前,是三机一幕普通电教室的建设;当前,是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争取2010以前90%的学校上网。

(二)软件资源开发

就是以前常说的现代教材体系的建设,其内容包括两个教材系统:书本教材系统,主要由印刷教科书、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南、学习指导书、教学指导书组成;非书本教材系统,主要由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唱盘、视盘、计算机和网络教材等组成。软件资源开发的重点,新世纪前,是投影、录音、电视教材的开发;当前,是网上课程、数字化教材、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开发。

(三)新型模式建立

其重点,新世纪前,是以教为中心的投影、电视及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的建立;当前,是以学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形成的几种数字化学习模式: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将数字内容整合于学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

(四)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两个:

1.建立和完善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有人说,教育技术系的许多毕业生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不少工作人员,你问他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尚能回答一二,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若问他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却说不出来。这个话,不知是否符合实际。

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应该主要是四种理论:(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媒体的理论和应用;(2)现代媒传教学的理论和方法;(3)现代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信息转换成知识、技能、智慧、思想品德的理论和方法。以上四个方面,也就是基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

2.解决现实中的有关认识问题。

现实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很多,如名称问题、定向问题、过渡问题,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校园网、优秀电子教材和教育资源库的标准、打机入魔问题,等等。特别是名称、定位、过渡问题,这是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不少场合,有的同志总要我谈谈这个问题,我也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零碎地谈了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今年7月,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为了纪念中央电教馆建馆25周年,准备出纪念专刊,要我写篇文章,我写了一篇,题为“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刊登在《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里面也简单地谈了上述三个问题。[1]

我的基本认识是:

关于名称。我不赞成用“教育技术”这个由美国引进的名称来代替电化教育。因为,“94定义”下的教育技术,其内涵与我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不小的差异;我赞成用“国产”的名称,即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或现代教育技术,这三者名称虽不同,实质一样,可以互相换用。实质可用两句话来表述:(1)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2)强调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关于定位。我不赞成采用“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2]因为,这种定位把整个教育领域都当作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难以存在下去了。我赞成我国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关于过渡。我不赞成“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过渡”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理论上难以说通,实践上弊多利少;我赞成“由视听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过渡”的提法。

围绕基本任务,做好四件事情,这就是新世纪特别是头十年,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怎样才能做好上述四件事情?要做好上述四件事情,需要采取三个途径、遵循四个公式、实现五个标准。下面就来谈谈这三方面的问题。

三、采取三个途径

(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5年以前,争取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14907所,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高中学校比例已经达到92.15%;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66万所,大中城市的初中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到65.32%;全国共小学49.13万所,独立建制的小学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10.33%。[3]

(二)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习。整合后,课程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科学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功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整合则两兴,不整合则两衰。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必将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办好教育技术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关于教育技术专业。我国从1983年起,在一些高等学校举办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研究生层次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少有的。我国的教育技术专业不仅是多层次的,而且是多方向、多性质的。多方向,一般设置的方向有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电视以及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教育应用和现代远程教育,等等。多性质,有师范性的,也有非师范性和半师范性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高等学校,估计已近200所。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分别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人才需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1)信息技术课教师。各级学校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教师严重不足,这是当前培训的重点。(2)现有任课教师。我国现有教师1150万人,近几年,其中一部分人参加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但离实现全员培训还远。(3)教育行政管理。接受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仍属少数。(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专业人员。如网络管理、电脑美术、电脑音乐、数字摄影人员等的培训,需求量也是不小的。

四、遵循四个公式

(一)成功=艰苦劳动+科学方法+珍惜时间

这个公式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的科学巨人,他终生奋斗,取得了1033项专利。有人问他,为什么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做好信息化教育工作,取得成功,就必须艰苦劳动。艰苦劳动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艰苦劳动,这里主要指脑力劳动,也就是说,要成功,就要不怕动脑,要善于动脑,勤于动脑,脑子越动越灵,而不是越动越笨。

(二)2>1+1,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个公式是美国科学家、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所提倡并强调的。他告诉我们,要做好信息化教育工作必须十分重视团结协作,组合有序。信息化教育工作,不论是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基本理论研究,都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有望成功。一位日本记者在接触过许多中国留学生后说:中国学生聪明能干,但协作精神不够。并说:一个中国人肯定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肯定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20%智商+80%情商=100%成功

这个公式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高曼提出的。1995年,高曼发表了《EQ》(情商)一书。在这本书里,高曼认为,人们过去只是重视IQ(智商),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他通过科学论证得出结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有20%可归之于IQ,另外80%,则要归诸于以情感为主的其他因素,即EQ。因而提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这个新的成功公式。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做好信息化教育工作,取得成功,必须重视发挥以情感为主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情感对于做好工作,搞好学习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它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动力,正如列宁深刻指出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四)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信息化教育中,两者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不是相加的关系,即任何一方为零,其结果都会是零,两者不可缺一,否则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信息化教育。

五、实现五个标准

成功的信息化教育由五个要素组成:

(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主要是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考虑到近几年来在信息化教育实践中,人们认识上可能存在的误区,以下三种新的理念的建立,值得重视:(1)知识的拥有和知识的应用都重要,而后者更重要。(2)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互联网不是“围城”,也非万能。(3)没有一种万能的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而不迷信。[4]

(二)丰厚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等。这里,丰厚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要有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现代教材体系,要有广大的、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化教育人员。

(三)先进的教育技术

主要指三种技术:(1)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硬技术。(2)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即媒传教学法,是一种软技术。(3)教学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方法,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技术。

(四)探究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例如研究性学习模式、基于情境或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模式,等等。

(五)规范的教育管理

信息化教育的管理要规范化,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人、财、物,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要做到十六个字: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会是有效的、成功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成功的信息化教育的五大支柱,也是衡量信息化教育是否成功的五个标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5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2]刘美凤.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J].中国电化教育,2003,(6).

[3]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4]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信息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第12期] [信息作者:南国农]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