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体育用品 > 泉州:九日山重阳登高留佳句

泉州:九日山重阳登高留佳句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1 09:40   浏览 N 次  

泉州:九日山重阳登高留佳句


九日山之得名有多种说法,《泉州府志·九日山志》云:“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因名。自晋以来,缙绅先生以及方外之侣多登憩焉。”可见,重阳登高亦曾经是泉州人重要的节俗之一。

《泉州府志·风俗》又云:“九日:登高,饮茱萸菊酒,唯士人间行之。”登高之习俗只在士人之间进行,是有原因的,晋以来,中原战乱等原因导致中原贵族衣冠南渡,聚居于泉南之地,时九日山下的丰州为立州所在,也是经济和文化重镇。入泉士人把中原重阳登高、饮酒等习俗带到闽南的同时,也加入了更深的内容,他们借着重九的登高,遥望故土,寄托乡愁,同时饮酒赋诗,抒发背井离乡之悲情。而历代文人聚居、政府祈风圣地的九日山,也自然就成了这些文士们登高、聚会之首选,诗因山而起,山因诗而秀,历代以来,留下了不少的登高诗篇。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客,那得王弘送酒来?

[唐]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赠酒》

中唐名诗人秦系曾隐居于九日山,其所作《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赠酒》一诗,是表明自己身份及不攀附权贵之心,同时也点出了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其在重阳佳节留下的这首诗篇,被历代登临九日山的文士所熟记,在后来九日山登高诗篇中,我们都不难找到他们对他的景仰。

登高凭吊豁双眸。感慨孤臣涕泪流。

泉石犹衔亡国恨,啸歌亦替古人愁。

废台荒冢千年迹,近水遥山一色秋。

读罢残碑灰劫后,有谁竟说武荣州。

南来万里度闽烟,往事低徊益惘然。

秋意不关当世乱,山灵曾识旧时贤。

青磷夜月寒枯骨,红杏春风剩废田。

独立苍茫天莫问,悠悠诗思夕阳边。

[清]曾遒《甲戌重阳九日山登高》(二首)

栖迟谪宦有高坟,自昔名垂隔世闻。

拓石重来寻宋刻,拒衣独上吊秦君。

东西二水江间合,清紫双峰郭外分。

旷望苍茫天尽处,可怜极北紧风云。

兰亭禊事问如何,胜会风流继永和。

名迹晋唐频俯仰,残碑苏蔡足挲摩。

风凄鲤郭秋声猛,日泻龙江返照多。

列坐松阴催击缽,举杯相属且酣歌。

[清]洪锡畴《乙亥重阳日九日山登高》(二首)

以上四首登高诗篇则皆选自《温陵弢社甲戌乙亥两游九日山诗集》,温陵弢社是民国初期由泉州晚清文人自行组织的诗歌社团,苏菱槎为《温陵弢社初稿》作序云:“他日竹素论动,莫管洛阳之贵。桐阴嗣响,幸开温陵之先。定本尚传,看一辈辛酸面目。生涯太淡,留儿个寒瘦姓名”。诗社文士多为科举出身,时代巨变,他们大多赋闲在家,饮酒赋诗,感怀家国之变。重阳节行登高、饮酒之旧俗,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展诗才之所在。清末举人曾遒和洪锡畴都为弢社成员,从以上的诗篇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怀古以喻今之悲。文人登高诗篇集结而成的《温陵弢社九日山两游诗草》,还收有这些弢社成员重阳后再登高之诗篇。如清末举人杨家栋《甲戌重阳后五日游九日山》“醉席曾经卧昔贤,千秋陈迹付寒烟。多情惟有山间月,夜夜瞒人伴石眠。”曾遒《甲戌重阳后五日游九日山》:“摩挲石刻露嶙峋,拟和新诗试效颦。落帽秋风欺白发,戴云仙迹混红尘。隐居不脱寰中境,远眺还疑物外身。盛会年年应继续,痕留鸿雪妙传神。”等等。

王维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诗,令重阳节的文化意义倍增。泉州之九日山,也因着这些登高之诗篇,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闽南人之原乡情结的体现。

□庄小芳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