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体育用品 > 台湾力霸集团掏空交易疑云

台湾力霸集团掏空交易疑云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7 18:20   浏览 N 次  
( 发表于《中国经营报》,1月29日)

力霸集团财务危机无疑是当前台湾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冲击,这家横跨金融、电信、宽频网络、食品化工、房地产、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的大型企业在去年底突然宣布已向法院申请重组(台湾称为“重整”)和紧急处分,并获得法院裁定同意,台湾金融市场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力霸旗下的中华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仅1月5日一天就兑出120多亿元,台湾股市一连两天猛跌近200点,台湾当局“财政部”、金管会、中央银行的3位主管联名发表紧急声明,维系民众信心,当局4大基金(劳保基金、劳退基金、中华邮政储金)准备了300亿元待命;台湾检调机构已将“中华商银”的王令侨、王令可、翊丰资产管理公司的王令兴、亚太固网副董事长王令台、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衣蝶百货总经理王令楣等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列入约谈名单;[1]……在这一切风波之中,最令我关注的是力霸集团董事长王又曾家族旨在转移资产、悬空债务的操作,以及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台湾称为“卡莱尔集团”)、美国安利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良商人在企业集团面临生存危机之时,都会努力转移优质资产,给计划牺牲的企业只留下一个烂摊子,然后利用现代企业有限责任的特点悬空债务,将损失转嫁给社会承担。在力霸集团旗下,台湾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东森媒体业绩最好,其他业务近年来多有亏损,最近一年多以来,力霸集团暨王又曾家族操作的核心就是将优质资产集中到东森旗下,并将东森媒体与力霸集团从法律层面上分离。在这一切财务操作都完成之后,长年亏损、负债400多亿元新台币的力霸集团旗下嘉食化纤、力霸两家上市公司才申请公司重组。由于弃力霸、保东森的迹象十分明显,这些旨在将东森与力霸划清界限的操作在开展过程中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许多流言,不少股东为之争议,力霸危机爆发之后台湾当局调查部门也将矛头指向了这个方面。

在王氏家族的上述掏空操作中,某些外资金融机构被怀疑从两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个方面是配合王氏家族掏空、套现资产。2006年4月,凯雷与东森媒体公司签署协议,斥资约13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私人股权收购交易。通过这项操作,东森媒体得以在法律层面上脱离力霸集团,可以免受日后力霸集团支付危机波及,还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售股现金,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2]在这场竞购战中,凯雷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外资私人股本基金,系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 Inc.)和Liberty Media Corp.的全球子公司Liberty Global组成的财团。另一个方面则是配合王氏家族的资本外逃行为,充当王氏家族的海外“金库”。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检调及台“金管会”项目小组根据力霸集团财务、会计人员的证述,怀疑力霸、亚太固网、“中华商银”等被掏空共千亿元新台币以上资金,并被王又曾、王金世英夫妇转入美国安利银行。[3]

外资金融机构在力霸集团财务危机中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对监管的潜在挑战。中国入世之后的金融业市场开放过渡期已经结束了,我们大范围、大幅度地向外资开放了金融服务市场,特别是本币业务市场;同时,我们的资本项目管制也日趋减少。这固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潜在的冲击。跨国监管从来就是重大挑战,而一向不以透明度高而闻名的私人股本基金、对冲基金之类对监管的挑战更大。即使是负有较高程度信息披露义务的金融机构类别,一旦外资化,其信息披露也会削弱,潜在风险随之上升。力霸集团财务危机中对台湾社会损害最大、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掏空企业资产和资本外逃行为,在大陆正属于常见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资本外逃问题引起关注以来,众多估算普遍认为中国大陆资本外逃金额至少数以百亿美元计,甚至更高;来自大陆的神秘富豪出手收购豪宅、奢侈品时所表现出来的购买力,也早已令北美、西欧诸国的商人们震惊不已。而在实践中,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有世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的业务引起了违反外汇管理法规、协助资本外逃的争议。

而且,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透明度低的私人股本基金之类对东道国/地区监管的冲击远远不止掏空企业资产和资本外逃两项。私人股本基金通过表面上的企业并购交易帮助当地商人规避当局管制,这样的案例非止一端。同样是在台湾,同样是凯雷,2006年11月24日,凯雷牵头的并购财团向全球最大芯片测试及封装企业台湾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董事会发出收购要约,以每股新台币39元的价格(比该股30天平均收盘价溢价23.5%)公开收购日月光全部流通股份,收购金额高达1791亿元新台币(50亿—60亿美元),为台湾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企业收购案。收购完成后,日月光在台挂牌股票及在美ADR均将下市。根据收购协议,凯雷集团完成股权收购后,日月光董事长张虔生与现有经营团队可全数留任,董事长张虔生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投资团队,并将其本人及张家的香港商微电子所持有的日月光股权,转换为投资团队股权。市场传言,凯雷投资团队背后资金来源,有部份来自张氏家族,目的是要让日月光成为完全的外资公司,并跨过台湾当局法令限制,到大陆投资设厂。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当然是对张氏家族和日月光公司此举拍手称快;可是,外资私人股本基金能够在台湾帮助当地商人规避当地损人不利己的管制,只要有利可图,同样也会有在大陆协助规避必要管理措施的动机。他们这种规避管制的“能力”是双刃剑,我们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在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在引进台资和两岸经贸规模扩大的喜讯声中,我们务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动笔于2007.1.17,完稿于2007.1.23)


[1] 中国台湾网转引台湾中时电子报消息,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3/083911065141s.shtml,2007年1月22日。

[2] 王又曾的四公子、东森董事长王令麟在记者会上明言,东森绝不会出资支持力霸,但他会尽孝道抚养父母。——马淑静:《力霸财务危机黑幕重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1-10,第3版。

[3] 中国台湾网转引台湾中时电子报消息,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3/083911065141s.shtml,2007年1月22日。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