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体育用品 > 铁人写真

铁人写真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6 09:53   浏览 N 次  

   铁人写真

  《铁人写真》连载三

  三

  大会战捷报频传,铁人和贝乌5队在短短一个多月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和“铁人第一口井”的打成投产,隆重拉开了整个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1960年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在萨尔图召开石油大会战万人誓师大会。作为大会战中树立的五面红旗之一,王进喜披红挂花骑着宋振明同志给他牵的高头大马,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绕会场一周,谁也没看出他是拖着一条伤腿。

  原来,就在这天凌晨,又是一连几天坚守在井场上苦干的王进喜带领几个工人在排钻杆时滚了堆,一根滑落的钻杆重重地撞在他的右小腿上。王进喜当时就疼得昏了过去。工人们抬起他正要赶往医院,他醒过来了坚决不去,连声说“没事”。其实伤腿已经肿得很粗,走起路来疼得钻心裂肺。但为了不影响大家高昂的士气,更为了不离开忙碌的井场,他下令要全队对此“严格保密”。

  誓师会上,王进喜作为工人代表上台表态:“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大会战的第一次战役正式打响的号角,像温暖的春风和滚滚的春雷,融化了湿地冰雪,也唤醒了辽阔的松嫩平原。南去的候鸟陆续归来了,草地也逐渐开始泛绿。这天,王进喜钻井队就要离开马家窑,迁移到杨四屯准备打第二口井。这是油田开发试验区的一口“开山井”。为了加快进度,他决定在最费时费力的井架拆迁上创出新招。他同队里的技术人员一连几个晚上蹲在井场上讨论研究,简化井架衬座,从井场一个跨步就上了钻台,创造了井架整体迁移的科学办法。后在分部指挥宋振明大力支持下,完成井台底座改造。

  经过全队的拼命努力,第二口井终于提前开钻了。王进喜的伤腿肿得像碗口一般粗,疼得再也抬不起来了。但他仍然舍不得离开井场,整天拄着一把铁锹一瘸一跛地在井台上爬上跳下,坚持在一线指挥。看着队长满脸痛苦的样子,大伙力劝他到医院治疗。他硬是不肯。同志们没法子,只好为他做了一副简易拐杖;为了让队长躺得舒服些,同志们还在排好的套管上铺了厚厚的羊草,搭建起一个特殊铺位,供受伤不下火线的队长“卧”阵指挥。

  王进喜生性倔强,只要他认准的理儿,你套上三匹骡子也拉不回来。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他最信服的,那就是三探区的指挥宋振明。这天宋指挥又到井场检查指导工作。他发现王进喜走路一瘸一跛,便惊讶地问:“老王,你这是咋啦?”王进喜支吾半晌回不上话来。宋指挥弯腰把他裤管一提,立即惊呆了:“好家伙,伤成这样啦,你还不上医院,赖在这儿干啥!?”王进喜苦笑着说,“等这口井打成了我就……”宋指挥不等他说完,厉声命令道:“把王进喜同志速送萨尔图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难道你真的是铁打的人吗?”

  王进喜万般无奈,被人们强行抬到医院处理包扎了腿伤。可战斗已经打响,钢铁的战士怎能安心躺在医院里呢!他只在病床上睡了一觉,就趁着护士不在,偷偷溜出医院,连夜跑回井场。碰巧又遇到摸黑来检查工作的宋振明:“王进喜同志,你是怎么搞的,还有没有一点儿组织纪律观念!”他情急之下,立即派人“押送”王进喜到百公里以外的齐齐哈尔住院疗伤。并且命令全队:“没有我的批准,谁也不许接王队长出院!”

  这一回,可急坏了王进喜。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就像躺在钉板上。夜深人静时,耳边仍是机声一片,喊声一片。他深知2589井位地质情况复杂,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呀!就这样,没过几天,人们吃惊地看见,他们敬仰的队长又一次擅自出院,顶风冒雨赶回了井场。看着队长腿上裹着绷带,浑身泥水,队友们心疼得流下了眼泪。“队长,你这腿?”“看嘛,腿好着哩,我又不是泥捏的!再说,我腿有伤,干不了重活,脑子又没伤,还能给你们出主意嘛。”说着又像平时一样哈哈大笑了。

  说来也巧,就在王进喜又一次擅自“逃出”医院、拄着拐杖回到井场的时候,打井也正到了紧要关头。几天不见,工人们就像几年没见他们的王队长一样亲热。大家又是抱作一团,立即投入了紧张的作业。富有实践经验的王进喜深知,2589井地处高压区,打井的最大危险就是渗漏和井喷。为此,他亲自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防漏防喷的办法和措施:组织工人挖了两个大储水池,以备压井之用;立即派人去领重晶石粉;调来500袋固井用的水泥。

  当油井打到700多米时,王进喜突然感到钻机声有些不对劲儿。经验告诉他,这就是井喷的先兆。王进喜当机立断,命令通知全队所有人员迅速上井场待命,并派人催拉重晶石粉。就在此时,一直担心的井喷突然发生了。只见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飞上几十米高空。而且越喷越猛,越冲越高。好家伙,谁见过这样的阵势。王进喜一面召集全队投入抢险,一面命令司钻无论如何不能停机。同时消灭明火,防止引起火灾。

  “重晶石粉怎么还不运到呢?”满身满脸泥浆的王铁人眼瞅险情在一分一秒地加重,他心急如焚。看来指望重晶石粉压井是靠不住了,于是他决定启动第二套应急预案。采用水泥拌浆压井。“快,搬运水泥!”在这危急时刻,王队长果断下达了命令,说着丢开拐杖,双手夹起两袋水泥就往泥浆池方向飞奔而去。工人们迅速行动,一转眼就备齐了料。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水泥沉入水池底部,泥浆溶合不好,比重提不高,水泥又糊住了池底的上水管,泵不上水来。这可怎么办呢?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伏在泥浆池边正奋力用铁锨搅拌泥浆的铁人王进喜,突然大吼一声:“好家伙,还真就治不服你!看爷爷的!”说着扔掉铁锨,纵身一跃,跳进泥浆池中,手划脚蹬,拼命用身体搅拌泥浆,甚至还几次钻入泥浆下面,清理进水管道龙头的堵塞物。当时在场的人们见状都惊呆了。行动就是命令!在铁人英雄壮举的感召下,戴祝文等人也相继跳下了泥浆池。

  钻机在轰鸣,井喷在怒吼,泥浆在翻滚,完全看不出本来面目的英雄群体在忘我拼搏!就是王进喜这一招,还真管用!经过人力搅拌和清理,泥浆比重迅速提高了,上水管道也通畅了。高比重的水泥泥浆在两台高压泵的强力抽压下,顺着循环管线和钻杆注入地下,以高出“气老虎”、“水老虎”数倍的压力反逼下去,达到了新的压力平衡。就这样,经过全队三个多小时的密切配合,团结战斗,终于奇迹般地制服了井喷。

  井喷的险情排除了,铁人王进喜的身体却出现了新的险情。一个人的精神也许可以是强大无比的,但他的肉体毕竟不是铁打钢铸的呀。你瞧,制服井喷之后,刚才还生龙活虎的王铁人,却一下子瘫倒在井场上。他浑身泥浆,人们看不出他脸上的表情。他显然已经是筋疲力尽,钢铁的汉子直不起腰也抬不起腿了。伤腿上的绷带早不知去向,伤口被强碱性的泥浆冲灼得血肉模糊。身上、脸上、手上也多处灼伤起泡。

  “王队长,王队长!”人们围在他的身边,急切地呼唤着他。王进喜毫无反应。人们用毛巾擦去他脸上的泥浆,吃惊地发现他的脸苍白得没有一点儿血色。王队长昏迷过去了,呼吸十分的微弱。大家非常着急,要送他去医院。他苏醒过来,睁开眼,仰头望着井架,声音嘶哑着,挣扎着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井喷压住了吗?”紧接着又说:“快放下,不要管我,赶快加大排量循环,防止水泥凝固,赶快处理泥浆!”

  一场激烈的暴风雨过后,井场上又恢复了蓝天白云的平和。在王进喜看来,这就像家乡动听的秦腔戏曲,经过一段激越的怒吼高潮之后,又是舒缓抒情的调调了。他爱听钻机轰鸣的声音,就像喜欢家乡的秦腔戏,就像看戏时舍不得半路退场一样。难怪一旦开钻,他就舍不得离开钻塔半步。他还是吃住在井场,坚持连轴转。这在以后的人们听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的石油英雄当年正是这样做的。制服井喷后,打井进尺越来越快。王进喜队仅用4天就打完了这会战历史上的第二口油井,同时创下了日进535米的全战区钻井最高纪录。

  1960年6月1日,也就是大会战开始仅仅一个月,大庆油田开采的第一列车原油就要装车外运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松嫩平原干旱的初夏竟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东油库人头攒动。人们像欢庆节日,冒着罕见的喜雨,为奉献给祖国的这份厚礼送行。装满原油的列车是朝着首都北京的方向开去的呀。“学铁人、做铁人”的热潮也随之一浪高过一浪。1262队在王铁人带领下,6月份一个月就打井4口,日进尺创出707.49米的历史新高。

  东北地区的冬季,冰天雪地,寒冷难熬。但松嫩平原的夏季,对于野外作业的石油工人,也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艰难。七八月间,本该是钻井夺油的黄金季节,但是地上蚊虻肆虐,气候蒸热难耐。再加之天上不期而降的一场又一场滂沱大雨,给荒原带来的是遍地积水和道路的泥泞。那些刚刚开辟的矿区生产道路,多被雨洪冲垮泡塌。车辆无法通行,设备油料运不进来,后勤给养供应中断。工人们居住的茅草棚、地窨子和干打垒,更是时常处在凄风苦雨的飘摇肆虐之中。

  在这异常艰苦的日子里,王进喜和他带领的1262钻井队全队工人,大力弘扬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咬紧牙关苦干,开动脑筋巧干。坚持“大雨不停工,小雨当晴天,晴天一天顶三天”。全队形成了“班班往前抢,人人争主动,誓与老天争时间”的劳动竞赛氛围。

  王进喜虽然识字不多,但却特别重视学习钻研技术,特别注意在实践中带头开展科技攻关,特别能够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使全队打井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高。有一次,油井按设计要求打斜了4厘米,离报废还差1厘米。王进喜不护短不诿过,召开全队会议,检讨工作查找原因,坚决填了那口失标准的井。在他严细精神的带动下,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技术问题。他的口头禅是“有质才有量”。同年8月份,他们实现了“五开五完”,月钻进5466米,还创造了班进432.98米,日进738.24米的新纪录,成为钻井队长中的标兵。王进喜被破格晋升为钻井工程师。他能够在很远的地方,仅凭耳听,就能够判断钻机运转是否正常。

  在荣誉面前,王进喜和队友们并不满足。他们经常注意找差距,反骄破满。铁人在日记里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大本事,只是为国家打了几口油井,就得到这么多的荣誉,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不记成绩。”这种谦虚谨慎的好作风,以后成为大庆人对待成绩和荣誉的普遍作风。人们把它概括为“两分法前进”。1960年9月,钻井指挥部决定给王进喜的1262钻井队配备一台国产1205新钻机。从此,这个威震南北的英雄钻井队正式改名为“1205钻井队”。

  十月的东北大地,已是黄叶铺地百草渐衰的季节。成群的候鸟陆续飞往南方,早晚的地面和植物的叶片上,开始看得见一层厚厚的浮霜。秋冬来得如此之早,使得会战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了新的困难。指挥部决定成立一个既管生产供应又管后勤供应的临时应急机构,即“装建大队”。具有开拓精神的王进喜“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装建大队大队长。担负起几十个钻井队的衣食住行和供水供电通讯、设备维修等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恰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更是逼着新上任的大队长尽快为井队安装锅炉,点火取暖。

  最让王进喜头疼的,是如何让每天在冰天雪地里苦干十几个小时的工人们填饱肚子。今天的青年万万不能想象,饥饿对于强体力劳动的人们意味着什么。谁又能够相信,负责为工人们筹措吃食的王进喜自己首先饿得浑身浮肿。“瓜菜代”的年月,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铁人总是对自己说:“我们的工人太苦了,也太好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吃饱!”他同基层干部、炊事员商量改进伙食方法,认真落实“增量法”、“代食品”、挖冻萝卜、捡土豆白菜、实行粮食“三过秤”,五两保三餐。

  “蓝天当房,大地当床,野菜包子分外香。”工人们乐观地唱着如此动人的歌谣,日夜奋战在会战工地上。王进喜为此深受感动也深感不安。国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面对天灾人祸,会战的物质供应根本无法保证。尽管有黑龙江省人民勒紧裤腰带,调集大量的粮食和蔬菜支援会战,每人还从一丈七尺五的布票中拿出一丈二给石油工人换季。但还是很难彻底解决工人们的温饱问题。王进喜无奈,经常饿着肚子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挤出钱来,到附近市场高价买来窝头或者土豆什么的发给饿得直不起腰的工人。谁想得到,那时的他要供养一家老少九口人的衣食,工资本来就很不宽裕。他这个“铁人”到任何时候都是铁人呀。

  临年腊月,正是东北松嫩平原寒流猖獗、冰雪肆虐的日子。工人们惧怕的“钢铁咬人”、“尿尿得用棍儿敲”的严冬的日子来到了。但无论天气如何寒冷,会战仍在热火朝天地继续着。生产不能停,钻机不能停呀!这可愁坏了王进喜和他的装建大队。比如钻机搬家,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经过一年的拼搏,眼瞅着那些用于湿地运输的拖拉机坏的坏、废的废,能用的已经没剩几台了。显然钻机已无法组织整拖搬家。这该怎么办呢?

  凭着经验,王进喜提醒自己,工作中越是遇到解不开的死疙瘩,也就是你创新的机会来啦!“绝不向老天低头,绝不向困难让路。”王进喜立即组织装建工人、技术人员和大队干部,组成“三结合”攻关小组,神奇地研究出“冬季钻机自走”的搬家方案。仅用两台拖拉机,几十号人,五天时间就将重达上百吨的钻机平稳地迁移到500米外的新井位。创造了冬季搬家的奇迹。

  钻井队长,是王进喜自己感到最理想的战斗岗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同工人打成一片,最能发挥作用。但1961年2月间,为了加强领导,钻井指挥部决定成立两个钻井大队,将二十几个钻井队分开管理。王进喜被任命为二大队大队长兼党总支书记。一下子要脱产领导十几支钻井队,他感到自己文化程度低,恐怕干不好,便诚恳地向组织提出继续留在1205钻井队的请求。组织上给他做工作,鼓励他坚定了迎接新挑战承担重担的信心。从此,铁人开始了后半生超越自我的新征程。

  《铁人写真》全文共分为六个小节,将在近日继续发布其中每小节,敬请关注!

上一篇:NBA现役10大铁人 下一篇:走近铁人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