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酒店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月5日)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月5日)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3 13:18   浏览 N 次  

见闻觉知同师共学(2月5日)

成蹊

对于师父来说,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每次出差前,都是这样的,特别是师父担任团长或副团长的时候,一定是这样。

应印度政府文化部的邀请,师父将于今晚率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76人乘CA947航班飞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那烂陀举行的“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落成开光典礼”,并将参访鹿野苑、菩提伽耶等佛教圣地。

上午10:30,中国佛教协会在京瑞温泉大酒店举行“中国代表团赴印访问组团会”。会上,国家宗教事务局齐晓飞副局长、一司徐远杰司长、中央统战部禇有奇处长等莅会指导。首先,齐晓飞副局长就中印两国此次“修复那烂陀玄奘纪念堂”的缘起与经过等作了详细的报告。那烂陀玄奘纪念堂是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两国政府共同倡导,我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共同确立的伟大工程,曾经因为历史的风雨而被搁浅,只有一座中国古建筑殿堂的主体建筑淹没在草丛中,并日渐荒芜。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玄奘大师舍生忘死、西行求法的精神,对两国人民都有新的启示。自2000年始,中印两国政府将玄奘纪念堂修复工程列入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项目,经过两国六年的合作与努力,特别是与玄奘大师有历史渊源的中国寺院的发心支持,这座纪念伟大的宗教家和文化先行者、中华民族的脊梁的工程终于辉煌落成,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上,师父作为代表团团长,也发表了讲话,介绍了玄奘大师的事迹。和尚在讲话里说:“作为一位中国的比丘,在此,我不禁想起那些去印度求取真经传承教法的高僧大德,因为是他们把佛陀的思想体系和教育方式带回中国,并且翻译成我们可以读懂的语言,佛法才会浸润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尤其是玄奘法师,在印度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的中国僧人为法忘身求法不懈的巍峨丰碑。”

“21世纪的人们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学习佛法阅读经典,却再也无法体会到玄奘法师那种求法的艰难;我们可以乘坐飞机轻松安稳地到达那烂陀大学朝圣,却很难体会玄奘法师当年为法献身的深沉悲愿。玄奘法师青少年时就因为慧力超群、风骨超逸、遍学国内各种经论而远近闻名,他在研究中发现,各家学说各有所宗,比对佛经,有合不合,无所适从。为了求得佛经真义以及得到更多的如同《瑜伽师地论》那样的经论,他发愿赴印求法并向朝廷提出请求,但是大唐王朝当时因为国家刚刚统一,社会还不稳定,所以禁止出境。玄奘法师求法之心非常强烈,于是借朝廷允许群众自由躲避农业灾害的诏令冒死出关。途中险些被守城的士兵捉住送回,没走多远,所请的向导因为行程太危险企图杀死他而逃走。出关之后面对的就是千里荒漠,渺无人烟,野兽出没,险蠡莫测。法师万里走单骑,内心的孤独无人理解。他只身行至沙河时,水袋不小心被打翻,饮用水流光,连续四夜五日没有滴水沾喉困卧沙漠,几乎渴死。是进是退?脚下的道路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却不能迷失!法师没有忘记在那个时代众生需要什么!法师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个人的生死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前去印度取回真经,翻译经典,是关系到千秋万代人法身慧命的大事情!“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东回半步生!”法师慨然西进!法师尚在途中,其美德及其声誉却已经传遍了丝绸之路。高昌王诚意邀请他留下弘法,不要西行,但是法师坚决不易求法之志,绝食三日气色渐微才获放行。法师跨越了崇山峻岭,超越了种种的名利诱惑,千辛万苦,不负其志。公元633年,终于来到了仰望已久的那烂陀寺——这座印度佛教的高等学府!戒贤论师也深为这位佛子的坚强毅力所感动,亲自为他讲授《瑜伽论》,玄奘法师勤奋修学,短短5年内就研究了很多的大小乘经典,并且透彻理解融会贯通,道德学识日臻佳境,但是他毫不满足,又周游诸国留学4年,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后来戒日王于公元642年专门召开盛大的无遮大会,以解决当时大小乘的争论问题。18个国家的国王、3000名僧人、2000多名婆罗门教徒,以及上千名那烂陀寺僧人纷纷汇聚一堂。玄奘大师宣读了《会宗论》、《制恶见论》,同时高悬在会场门外,18天的法会之中,无人对他的著作提出质疑和问难,可见其佛法教理的圆满、深刻与严密。当时大乘宗派称他为“大乘天”,小乘教派称他为“解脱天”,对他的佛法造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戒日王赠送金钱1万,银钱3万,18国王也纷纷慷慨赠宝,玄奘法师恳切辞谢。他非常思念祖国希望早回,戒日王希望他留下弘法,愿意为他造100座寺院,各大寺院也纷纷挽留,这里有很好的修学条件、个人隆誉以及地位,可是大师再次超越了自我,他没有辜负自己求法的初愿,没有忘怀北方的祖国,毅然携带着657部珍贵的经典,于公元643年再次踏上坎坷不平的归程。”

“玄奘法师是在用他的生命来体验佛法,用他的足迹来诠释佛法,对我们当代的佛教信徒以及爱好者无疑是一个不朽的生命楷模!法师取经前后历时18年,终于在645年,回到了都城长安。归国途中他写信给朝廷谢罪,唐太宗非常欢喜地派宰相房玄龄前去迎接,长安人民一时夹道欢迎、交通阻塞、互相践踏,唐太宗两次劝他还俗参与国政,法师志在译经坚决辞决。玄奘法师请回经典657部,翻译《大菩萨藏经》、《大般若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等经典75部1335卷,撰写《大唐西域记》12卷,圆寂之前还在翻译《大宝积经》,为译经事业耗尽了心血。玄奘法师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组织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有秩序的译经场,翻译程序和分工有很强的系统性、计划性,把中国古代的译经水平推到了顶峰。他组织翻译的经典,文义准确、文风优美,深为中国佛教徒之所喜爱,从而领受佛法甘露的浸润,永远无法忘怀玄奘法师的似海深恩!法师还把印度的天文、历法、天算传入中国,把中国老子的《道德经》及失传的《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玄奘法师途经西域诸国,考察了各国的佛法传播、文化、政治、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等状况,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为后人研究、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翔实资料。他所注重并创立的法相唯识宗,理性思维色彩很浓,衷于佛法的本义,并由他的学生传入日本、朝鲜,通过佛教对亚洲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玄奘法师为加深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对中印两大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曾听过师父很多的开示,似乎这次格外能感觉到一种由衷的赞美与礼敬。个人的生死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前去印度取回真经、翻译经典却是关系到千秋万代人法身慧命的大事。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我们向玄奘大师挚诚礼拜!

玄奘大师无疑也是师父心中的楷模,曾经有记者问他是何原因促使其立志出家为僧的,师父回答“因为景仰玄奘大师,被他舍身求法的英勇深深感动,因此,我想作为佛弟子,我们都沐浴在光明的佛恩中,有这些历代大德高僧的指引,不管前路有何等的艰难险阻,有何等难以逾越的障碍,有佛法的加持、大德的引领,我们一定能到达光明的彼岸,那是有欢喜、信心、希望的彼岸。”

随后,国家宗教局一司徐远杰司长强调了此次出访的外事纪律,中国佛教协会张开勤副主任对出访的注意事项作了具体说明。约12:30,会议结束。

晚上8:25,代表团一行从首都机场起飞,飞往新德里。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