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决疑论(一)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4 13:02 浏览 N 次净土决疑论
(白话略译――征求意见稿)
【原文】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服韩欧辟佛之毒。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
【译文】药物没有高贵卑贱的区别,能够治愈疾病的就是良药。佛法没有优劣高下的分别,能够契合众生根器和时机的就是妙法。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根器深厚,善知识多如丛林,随意修习一个法门,都可以证得道果。而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根器低陋下劣,善知识极为稀少,若舍弃净土法门,那就没有办法得到解脱了。我惭愧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善根稀少,福德微薄,智慧浅陋,业障深重。在我年少求学时,没有遇到正知正见的善友,也没有听到佛菩萨圣贤代代相传下来的佛法,也和一般人一样争着服食韩愈、欧阳修诋毁佛教邪说的毒素。由于谤佛造罪的缘故,学问还没有成就,而业力感召的果报却先现前了,从此眼病困扰了我好多年,几乎不能从事任何事务。
【原文】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佛法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
【译文】后来,自己仔细思惟天地之道、鬼神之事,是如此的昭明显著。古代及当代的圣贤之人,是如此地众多。更何况佛法自身并没有权力来威胁逼迫他人服从,必定要仰赖圣明君王和贤能臣相来护持,才能够流通于天下啊。假使佛法真的像韩愈、欧阳修所说的那样,是悖叛圣人之道的,是为害我华夏中国的。那么岂只是古今的圣君贤相,不能容忍其存在于世间,就算是天地鬼神,也早早地将其诛灭干净了。又何必等待韩愈、欧阳修等人依托着空泛不实的言语来辟除呢?
【原文】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韩欧虽贤,其去圣人远甚。况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
【译文】《中庸》里面说君子之道,虽然一般的愚夫愚妇,也可以了解和行持。可是说到究竟处,即使是儒家圣人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韩愈、欧阳修虽然贤能,可是他们和圣人相比还相差很远,何况对于那些儒家圣人尚且有所不知、有所不能的境界呢?佛法微妙不可思议,实在不是凡夫情识、世间浅智所能够测量揣度的啊。
【原文】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自量己力,非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生死。从兹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净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生资粮而已。所恨色力衰弱,行难勇猛。而信愿坚固,非但世间禅讲诸师,不能稍移其操。即诸佛现身,令修余法,亦不肯舍此取彼,违背初心。奈宿业所障,终未能得一心不乱,以亲证夫念佛三昧。惭愧何如。
【译文】于是,我便顿时改正过去的发心,出家为僧。自己私下衡量了一下自己的能力,认为如果不仰仗阿弥陀佛宏大的誓愿之力,专修净土法门,决定很难在今生出离生死。从此之后,我心中只有忆念阿弥陀佛,唯有求生极乐净土。即使出家多年以来,也滥竽充数地讲过经论,也遍参过禅门宗匠,但是那只不过是想彻底明了净土法门的究竟意义,以作为上品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而已。我悔恨自己身体虚弱,修行难以勇猛精进,然而我求生西方的信心和愿力非常深切坚固,不但世间的禅门法师,不能稍微改变我信愿念佛、求生极乐的志向,即使是诸佛如来亲自现身,让我修习其它的法门,我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初发心,舍弃净土法门而去修其他法门。怎奈由于我宿世的业力所障碍,终究也没能获得一心不乱,也没能亲自证得念佛三昧,惭愧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原文】一日有一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眼空四海,誓证一乘。效善财以遍参知识,至螺山以叩关余舍。时余适以弥陀要解,文深理奥,不便童蒙。欲搜辑台教,逐条著钞,俾初学之士,易于进步。非敢效古德之宏阐道妙,聊以作后进之入胜因缘。喜彼之来,即赠要解一本,且告以著钞之意。
【译文】一天,有一位上座法师,他长久以来参究禅宗,兼带通达教典义理,眼光高傲看空四海,誓愿证得究竟一乘佛法。于是他仿效善财童子,普遍参访各地善知识,后来来到红螺山,到我所住的房间拜访我。当时,我正好因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文句深邃、义理奥妙,初学佛法的人研习不太方便。于是便想搜辑天台宗的教典,逐句逐条地著钞解释,以使初学佛法的人,易于进一步了解和修学净土法门,我并不敢仿效古代大德一样宏扬阐释佛道的妙意,只是想让此书作为后学之人进入殊胜佛法的因缘而已。我非常高兴这位禅师前来,于是赠送他一本《<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并且告诉他我想著钞解释《要解》的意思。
【原文】上座因谓余曰。要解一书,吾昔曾一视之。见其词曰,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若此者不胜枚举。直是抑遏宗教,过赞净土。谤正法轮,疑误众生。不亿蕅益大师,以千古希有之学识,不即直指人心,宏扬止观。反著斯解,以为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俾举世缁素,守一法以弃万行,取蹄涔以舍巨海。同入迷途,永背觉路。断灭佛种,罪过弥天矣。欲报佛恩者,当即毁灭令尽,又何堪著钞,以助其流通耶。愤心厉气,若对仇仇。
【原文】这位参禅的上座法师因此告诉我说:“《弥陀要解》这一本书,我曾经看过一次,见书中说:‘《华严经》深奥的妙藏,《法华经》不可思议的秘义精髓,乃至一切诸佛的心法精要,以及菩萨修习万行的指南,都不超出这部《阿弥陀经》。’要解这本书中像这样的语句实在不胜枚举,简直是贬斥禅宗、教下,过度赞叹净土法门,毁谤佛陀的正法轮,迷惑耽误一切众生。没想到蕅益大师,以其千古稀有的学问知识,不能够即于当下直指人心,宏扬阐明大乘止观,反而著作这样的《要解》,来作为念佛愚夫愚妇的护身符。使得全世界的出家在家之人,枯守一法而弃舍其他的万般修行,执取牛蹄足迹中的一滴雨水而舍弃了巨大的海水。一同进入迷惑之途,永远背离正觉之路,断除消灭佛陀之种性,罪过弥天了!如果是想要报答释迦牟尼佛的恩德的人,应当要立即将这本书焚毁消灭干净。又怎能再著钞解释它,以助长其邪见流通呢?”这位禅者显得内心愤慨而声色俱厉,就好像面对深仇大恨的敌人一样。
【原文】余俟其气平,徐谓之曰,汝以蕅益此解,为罪过薮者。但知其末流,而不知其本源。是逐块之痴犬,非择乳之鹅王也。须知其过,实不在于蕅益此解。在于释迦,弥陀,及十方诸佛。与净土三经,及华严,法华,诸大乘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也。
【译文】我等他怒气稍微平复以后,缓缓地告诉他说:“你以为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是罪恶过失的根源,可见你只是知道它的末流,而不知道它的本源啊。真是追逐石块的愚痴之犬,而不是抉择水中之乳的鹅王。你必须知道其所谓的过失,实际并不在蕅益大师这一个《要解》,而是在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十方的诸佛。以及净土三经,和《华严经》、《法华经》等诸大乘经典。更加上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和大祖师啊。
【原文】汝若能为大法王,正治其罪,庶汝之所言,举世奉行矣。否则即是山野愚民,妄称皇帝,自制法律,背叛王章,不旋踵而灭门诛族矣。汝作是说,谤佛谤法谤僧。当即生陷阿鼻地狱,永劫受苦,了无出期。恃宿世之微福,造穷劫之苦报。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即汝是也。
【译文】你如果能成为大法王,能够惩罚并纠正他们的罪过,那么便可以将你的言论,让全天下的人依教奉行了。否则,你就好像是荒山野地的愚痴村民,狂妄地自称是皇帝,自己制定国家法律,背叛天子帝王的典章,恐怕不必等待转个脚根,便被灭门而诛连九族了。你作这样的言说,真是谤佛谤法谤僧,当即身生陷落于阿鼻地狱之中,永远长劫而受种种痛苦,完全没有出离地狱之期。你倚仗着宿世所修的微薄福报,造下无穷无数劫的痛苦果报,三世诸佛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像你这种人啊!”
【原文】彼瞿然曰,师言罪在释迦弥陀等者,何反常之若是也。请详陈其故,若其理果胜,敢不依从。
【译文】他面色恐惧地说:“师父,您说这种罪过是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菩萨身上,怎么会如此颠倒反常呢?请您详细陈述一下其中的缘故,如果你说的道理果然殊胜,我怎敢不依从您的教导呢?”
【原文】余曰,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
【译文】我说:“释迦如来为了一件大事因缘的缘故,来到这个世间示现成佛。这个所谓的大事因缘,就是想让一切众生,通过佛陀开示的法,当下悟入佛的知见,直下成佛而已,怎么会有其他的原因呢!可是,无奈众生的根器有大乘、小乘之分,其迷惑也有浅薄和深厚的不同,致使释迦如来不能直下畅演出世本怀。因此,佛陀便顺顺众生的根器,而施设不同的教化,好像根据不同的病症而给予不同的药物一样。
【原文】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
【译文】为究竟的实教而施设权巧的教法,开解权巧的教法而为显示究竟的实教,于唯一佛乘的究竟之法,作种种不同的随机演说。或者有些善根已经成熟者,便令其立即高登于觉悟之岸。而其中有的恶业障碍极为深厚者,则令其次第修习,而渐渐地出离尘劳之苦。佛陀这样曲垂接引,循循善诱,就算是天地之德、父母之恩,也不能少分地比喻佛陀的慈悲智慧啊。
【原文】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
【译文】此外,因为佛陀开示的一切法门,都是倚仗自己修行的力量,出离生死。就算是有宿世善根极为深厚、能够彻悟自心本性的人,假如见惑和思惑的烦恼,稍微有一点没有断尽,就会仍在三界的生死轮回中,依旧没有办法出离。更何况既已转世,受于五阴胎胞,接触境界而生起执著,生生世世从觉悟而至觉悟者少,从迷惑而入迷惑者多。上根器的人尚且是这个样子,中下根器的人还用说什么呢?想要断除见惑就好像要截断四十里宽的河流一样困难,更何况是思惑烦恼呢?想要了生脱死超出轮回,哪里像说话那么容易啊?因此靠自力修行的法门,不能普被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不能究竟畅演佛陀的出世本怀。
【原文】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汝以禅教自负,而妄谓宏净土者,为谤正法錀,断灭佛种。足征汝乃魔附其身,丧心病狂,认迷为觉,指正为邪之地狱种子耳。
【译文】只有信愿念佛求生极乐这一净土法门,是专门仰仗阿弥陀佛宏大的誓愿之力,出离生死的。无论是善根的生熟,还是恶业的轻重,一切众生只要肯生起信心发起愿力,一心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个人临命终时,一定能够蒙受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使那一些善根成熟的众生,顿时可以圆证佛果。即使是恶业较为深重的众生,也可以进入圣人的行列。这是三世诸佛度化众生之重要法道,是上根圣者和下根凡夫都可以共同修行的玄妙法门。因为这个缘故,一切大乘经典,全都开示这一要门。历代的祖师大德,莫不遵从而自行化他。你自己因为有点禅宗和教下的知识就高傲自负,狂妄地认为宏扬净土法门就是在毁谤佛陀的正法轮,就是在断灭佛陀的种性。通过你的这样说法,就足以证明你是邪魔附身了,你真是丧心病狂,认迷为觉,指正为邪的地狱种子啊!
【原文】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
【译文】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在过去的无数劫当中,发下广大的誓愿,希望度脱一切的众生。一个则示现在娑婆污秽的国土,以污秽不净、痛苦不堪的境界,来折伏众生的贪爱执著,而令其求生净土;一个则是安然居住在西方清净的国土,以清净庄严、自在安乐的境界,来摄受众生往生并加以熏陶教化。你只知道平凡的愚夫愚妇,也能念佛修行,也能往生西方,因此就藐视净土,认为它是低下的法门。你为什么不看看《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在证齐十方诸佛之后,普贤菩萨尚且教导他发起广大的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愿能够圆满佛果,并且以此教法,普遍劝导华藏海会中的大菩萨们求生西方呢?
【原文】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译文】那些华藏海会中的大众,没有一个是凡夫或者二乘的根器,全部是证得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全部能乘本愿轮,到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并且在华藏世界海中,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为什么普贤菩萨还要劝导他们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由此可知往生西方,乃是出离生死苦海的玄妙法门,是成佛的捷径啊。所以自古至今,所有禅宗、教下、戒律的寺院,无不是朝暮课诵时,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啊。
【原文】汝历参丛林,何日日修习,而反生毁谤之若是也。儒书所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为甚也。夫华严为诸经之王,王于三藏。华严不信,即一阐提。纵不生陷阿鼻,报终定堕无间。吾欲离苦而求生净土,汝欲得苦而毁谤华严。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为谋,汝去,吾不语汝。
【译文】你参访遍了天下寺院,为什么你每天修习佛法,反而生起这样的谤佛之心呢?儒书上讲‘学习却不能觉察,日用而不能了知’,没有比您这个毛病更严重的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诸经之王,是称王于三藏的经典,《华严经》的开示不能相信,就是断善根的一阐提。纵然不马上堕入阿鼻地狱,果报命终之后,也决定堕落于无间地狱当中。我想要出离六道轮回的痛苦而往生西方,你却想要得到惨痛的果报而毁谤华严。你坚持你的看法,我走我的路,这就像将军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一样。咱俩的志向不一样,不能一起共事,你走吧,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原文】彼曰,道贵宏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
【译文】他说:“佛道贵在通达事理,若有疑问必须剖析解决,师父何必这样排斥我呢?我曾经听闻,毗卢遮那佛,遍于一切处,其佛所住的境界,名为常寂光。那么只要能够证得法身,则当处就是常寂光净土,又何必用生灭心,舍弃东方娑婆而取于西方极乐,然后才可证得佛道呢?”
【原文】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
【译文】我说:“想要证得法身,这谈何容易。常寂光净土,虽然说当处即是,然而若不是智德和断德究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法身,便不能够究竟彻底而亲身得到受用。圆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等四十一个阶位,尚且还只是分证而已。如果你能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的法身,那么你不妨说当处便是常寂光净土。如若不然,那么就是说食数宝,最终不免饥寒而死啊。”
【原文】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
【译文】他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禅宗常常谈论的,不应当有错误啊?”
【原文】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儱侗,知见颠倒之若是也。
【译文】我说:“禅宗所说的理论,是专指自性理体,并不是针对事相修持而言。禅宗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让人们首先认识到我们的自性,这个自性不涉及因果、修证、凡圣、生佛种种分别,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然后,依循着这个不生不灭的理性,再修习因地、证得果报,超越凡夫而入于圣人之地,也就是使众生成就佛道。你怎么能将事相和理体笼统而论,知见竟然如此混淆颠倒啊!
【原文】又汝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舍。三只炼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事乎。须知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译文】另外,你又认为舍弃东方秽土而求取西方净土,是生灭法。而却不知道执取东方而废除西方,这是断灭见啊。在没有证得究竟佛果之前,谁又能离开取舍呢?佛陀精进修行三大阿僧只劫,因地修行一百劫,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断除痴惑、证得真常,哪一件事离开取舍了呢?因此你必须知道,正是因为释迦如来想让一切众生迅速证得究竟法身及常寂光净土,所以才特别劝导众生要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啊。”
【原文】问,枣柏李长者华严合论,谓西方净土,乃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何以华藏海众,同愿往生。枣柏现生证圣,神通智慧,不可思议,定是华严会上菩萨示现。所有言说,当无错谬。
【译文】他问:“唐朝华严宗四师之首的李枣柏长者,他著有《华严合论》一书,该书指出所谓的西方净土,乃是为了一部分取相的凡夫,还没有信入一切法空的真实之理,因为专心忆佛念佛的缘故,其心念一点一点得到清净,因此得以往生极乐净土,这是权教而不是实教。为什么华藏海会的大众,却一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李枣柏现生证得圣位,其神通智慧,不可思议,必定是华严海会上的菩萨所示现的,他所有的说论著,应当没有错误吧?”
【原文】答枣柏虽菩萨示现。以经未全来,不能预断,故作此说。按枣柏造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论成之后,随即入灭。历五十余年,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茶国王,方进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之梵文。至十四年,始译毕流通。其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彼第八十,善财承普贤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
【译文】我答:“李枣柏虽然是菩萨示现,但是因为当时整部《华严经》还没有完全传来中国,不能预先断定,所以才这么说。考察李枣柏造论的时间,应该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华严合论》完成之后,随即入灭。又经过五十多年,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的乌荼国王,才进献了四十卷《普贤行愿品》的梵文本。到了贞元十四年,才翻译完毕并流通天下。其前面的三十九卷,也就是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其文章句义更加详细。八十华严的第八十卷,善财童子承借普贤菩萨威神之力,其所证得的智慧与普贤菩萨齐等,与一切诸佛齐等。普贤菩萨于是为善财童子演说偈颂,称赞如来殊胜微妙的功德。因为《华严经》全文没有全部传来,所以经文尚未结束而终止。
【原文】及行愿品来,第四十卷,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毕,如来赞叹,大众奉行,文方圆备。故古德以此一卷,续于八十卷后流通。欲后世学者,咸得受持全经云耳。
【译文】等到《普贤行愿品》来到中国后,其第四十卷,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导策进善财童子,以及华藏世界的大海众菩萨,让他们一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演说完毕之后,如来加以赞叹,大众欢喜而依教奉行,其经文才圆满完备。所以古代大德把这卷经文,续接于八十卷华严之后而流通,就是想要后世学佛之人,都能够受持完整的经文啊!
【原文】古德谓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则一切上根利器,净土总摄无遗矣。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则一切人天六道具缚凡夫,净土亦总摄无遗矣。汝信枣柏而不信行愿品,大集经。是遵县令一时权宜之告示,而违皇帝万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轻重之若是也。
【译文】古代大德说,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一个法门,只有诸佛与诸佛之间,才能究竟了知它的境界。即便是登地菩萨,也不能知道其少分,就是这个道理啊(译注:指李枣柏虽然可能是菩萨示现,但是其尚未究竟成佛,也不能究竟了知极乐净土的不可思议。)那么一切的上根利器的众生,极乐净土都全部摄受了。《大集经》说:‘末法时代,有亿亿人修行佛法,罕有一个能够得证佛道的,唯有依靠念佛法门,才能够得以度脱轮回生死。’那么一切的人天六道、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净土法门也可以全部摄受了!你相信李枣柏的言论,而却不相信《普贤行愿品》和《大集经》。那么这就是遵守地方县令一时权宜的告示,却违背了皇帝万古不易的敕令旨意,你为何如此不知道尊卑高下和轻重缓急呢!”
【原文】问,彼既海众示现,何待经来方知。
【译文】他问:“李长者既然是华藏海会上的菩萨示现,他应该早就知道结果了,又何必非要等到《华严经》全部传来之后才知道呢?”
【原文】答,宏扬佛法,大非易事。须有证据,方能取信。华严一经,迥越群典。无从引类,以自裁度。
【译文】我说:“宏扬佛法,实在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必须要有确实的证据,才可以取信于大众。《华严经》这部经典,远远超越于其他经典,没有办法通过其他的经典来印证自我裁测的论点啊。”
【原文】问,涅槃全经未至,生公何以预倡阐提皆有佛性。将谓枣柏,不及生公。
【译文】他问:“《大般涅槃经》的全部经文还没有全部传来的时候,东晋的道生大师为什么就能预先提倡:一阐提同样皆有佛性呢?难道您认为李长者还不如道生大师吗?”
【原文】答,阐提原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何得独无。有智识者皆可预断。往生圆满佛果,诸经绝未宣说。谁敢自出心裁,竖此奇义。二者事理绝不相侔,不可引以为证。至于二公所证,则非吾辈博地凡夫可知,何敢戏论。须知菩萨宏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得非枣柏示以不知,以敦后世之信向耶。
【译文】我答:“一阐提之人原本也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那么一阐提之人怎么会独独没有佛性呢?有智慧见识的人皆可以不待经典传来而预先断定。然而,往生极乐世界能迅速圆满佛果,诸多的经典完全没有事先宣说,谁敢别出心裁,树立这个奇特的义理呢?这两件事理绝对不能相提并论,不可以引用这些来证明你的观点。至于这二位大德所证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博地凡夫所能知道的,哪里敢随便戏论呢?我们必须知道菩萨宏扬佛法的时候,或者以顺道或者以逆道,有种种善巧方便,真是不可思议。这难道不是李枣柏长者示现他尚且不能全部了解净土法门,以此来帮助后世学佛者深信净土法门,乃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呢?”
【原文】问,禅宗诸师,多拨净土,此又何说。
【译文】他问:“禅宗的祖师,大多数驳斥净土法门,这要怎么讲呢?”
【原文】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
【译文】我说:“禅宗的祖师,只传佛陀心法。他们所有指示语言,全部是指归向上,直指人心。你参禅已经有很多年了,尚且不知道此事,那么你对禅宗的种种见解,都是破坏禅宗的恶知见啊!”
【原文】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
【译文】他问:“我确实是博地凡夫,哪里敢放任自己的见解。但是,禅宗祖师有真实之言,绝对是可以依凭的。例如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如果造罪,念佛又要求生何国呢?’赵州禅师说:‘佛,这一个字,我不喜欢听闻。’又说:‘老僧我念佛一声,要漱口三日。’禅宗很多祖师,都有很多像这样的言语文句,那又怎么讲呢?”
【原文】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几许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
【译文】我答:“六祖大师直指向上的开示,是要让人当下悟明自心,而你却把这些开示当成训示学者的文句来理解它,把它当作辨别、评论修持法门优劣的证据。这就是把驴鞍子误认为是爷爷的嘴巴子,大大错误了啊。你应当知道往生西方的人,他们的见思惑已经断尽,进一步破除尘沙惑,以及无明惑。只有修行进步,绝对没有造罪之事情。
【原文】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译文】而所谓的‘彼人求生何国者’,如果在此娑婆世界,还没有断除见思二惑、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西方的人,会生到凡圣同居土。一旦往生西方,那么见思二惑便彻底消灭。比如一片雪花飘向熊熊燃烧的火炉,雪花还没到炉子里就被融化了。又如同见到有德之人,卑劣的念头自然全部消失。
【原文】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如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痴人,莫汝若也。
【译文】如果是在此世界修行,已经断尽见思惑,则生方便有余土。如果能够分破无明惑,则生实报庄严土。无明惑若是能够清净断尽,福德智慧皆已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世间现生证得者是这样,在西方净土进一步修行者也是这样。你何必过度忧虑他们没有往生的地方呢?你这样自我障碍,也同样障碍他人,就是不肯求生西方净土。就好像听到有人吃饭噎住喉咙了,于是自己也吓得不敢吃饭,白白将自己饿死了。天下再没有像你这么愚痴的人了!
【原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
【译文】你只是知道赵州禅师说过:‘佛,这一个字,我不喜欢听闻。’这句话,你为何不记着在《赵州语录》的下文当中,有僧人问赵州和尚:‘您还为人指示吗?’赵州禅师回答:‘佛!佛!’的这些语句呢?你只想要依循‘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的这些话,你何不依循有僧人问和尚:‘您受大王如是的供养,要以何来报答呢?’赵州回答:‘念佛!’的这些话呢?你又为何不依循有僧人问赵州和尚:‘十方诸佛,他们还有没有老师?’赵州和尚回答说:‘有。’僧又进一步问:‘如何才是诸佛的老师?’赵州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这些说法呢?
【原文】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
【译文】你认为禅宗祖师们,有很多排斥净土这样的语言文句。你却不知道禅宗这些语言文句,是回应问者的当机语,称之为‘机锋’,也叫做‘转语’。所问的便在回答之处,回答的便在提问之处。你却不知道返照回光,叩问自己而参究向上。只会像傻瓜一样吞食酒糟而不知品尝美酒,像傻狗一样追逐扔来的土块而不知去追逐仍土块的人,这样还有了脱生死的日期吗?
【原文】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
【译文】我出家已经三十多年了,像‘念佛一句漱口三日’,‘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这样的话,看到每个人都在说。至于以‘佛佛’而为人指示,以‘念佛’为报答恩德,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的老师这样的话,则完全没有听过有一人说过其中的一句。而这些言语都是出自赵州禅师同一张口,既然您认为‘漱口三日’等语言为真实、可以依凭,那么‘念佛’等的语言也应该是真实的、也应该可以依凭。为什么对于那些让人受损的语言能够依凭信受,而对于那些让人受益的语言却违背不信呢?一个依循、一个违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06-11· 日本川商福至株式会社日
- 06-11· 何处杜鹃啼不歇(一)
- 06-11· [转载]清华百年之际
- 06-11· 入住佳洁旅馆 享受贵宾感
- 06-04· 宏扬德育主旋律培养新世
- 06-04· 净土决疑论(一)
- 06-04· 太虚大师《中国佛学》【
- 06-04· [转载]广东兴宁现惊天强拆
- 06-04· 泰国高僧驾鹤西去肉身不
- 06-03· 【引用】金城-中国近代画
- 06-03· 3D肉蒲团迅雷下载[2011最新
- 06-03· 卫浴洁具价格上涨,原因
- 06-03· 聚焦何巧女:东方园林背后
- 06-03· 东方【时事点评】:2011年
- 06-03· 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做客
- 06-03· 东方丽人
- 06-03·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
- 06-01· 寻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
- 06-01· 今日反恐演练 43条公交绕
- 06-01· 东莞国际机械展览会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