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宠物及用品 > 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做客人民网(2011年5月12

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做客人民网(2011年5月12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3 11:52   浏览 N 次  

  [主持人]:您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许博。2008年的5月12日,时间定格在了下午的14点28分,这一刻让我们所有人都刻骨铭心。时隔三年后的今天,我们请来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受到严重影响的东方电气党组书记、董事长王计先生来与我们一同渡过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您好,王董事长,欢迎您作客人民网。 [16:09]

  [王计]:谢谢。 [16:09]

  [主持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汶川大地震之后,目前新东气的面貌是怎样? [16:10]

  [王计]:三年前的今天,东方电气集团的东方汽轮机基地遭受了一场大家都知道的突如其来地震,带来了巨大破坏。在我们工业的历史上,在一个时间点里,集中在一个企业里反映出的损失如此巨大的,恐怕还真是特殊的一例。 [16:10]

  [王计]:在事件发生以后,整个东方电气面临着一次何去何从的选择。因为我记得当时,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是满目疮痍,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我在想,我看到的一切跟战争是一样的,人们在等待着救援。原有的非常漂亮的工厂一刻间变成了废墟,这种打击在当时在场的人来说,都可能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也是最难接受的一刻,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刻。 [16:11]

  [王计]:看到这种场景,我们对东方电气的未来,特别是对东方汽轮机的未来感到一种绝望。很多人哭着跟我说,东方电气完了,东方汽轮机了。现在我们渡过了三年,回过头来看,一个崭新的新东气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我们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汽轮机。特别是在三年的过程中,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想,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力量,能够把一个建了四十年的企业用两年的时间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建造起来,而且还实现了总理当时对我们的要求――更安全、更先进、更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段历史对我们整个东方电气来讲是永远值得总结的。 [16:12]

  [王计]:回过头来看三年的成果时,我们感觉到,国家的力量、工人阶级特殊的创造力,以及国有企业为了生存而寻求发展的那种干劲,在这种特殊历史时期是发挥了特殊作用的。 [16:13]

  [主持人]:我记得当时事发之后,您对媒体说,要在两年之内还给世界一个新东气,现在不仅是兑现了这个承诺,而且是提前兑现了这个承诺。 [16:14]

  [王计]:当时很有意思,我记得在东气初期救人的时候,很多人脑子里所想到的是“东气完了”,“东气可能不存在了”,四十年建的企业,一瞬间就毁掉了。我们还有可能再建一个新东气吗?很多人不敢谈重建的问题。但是地震后不到24小时,温家宝总理就到了东汽。当时温家宝总理站在一片废墟前,那里还有二十多个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待施救。总理说“我要把国家最好的救援队调来,想尽一切办法救人,只要人在、双手在,完全可以建设一个新工厂”。这句话对当时处在绝望中的东方电气人来说巨大的鼓舞,而且是一个最好的提示:只要生命在、人在,工厂是可以建起来的。 [16:15]

  [王计]: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人们都在想怎么救人、怎么救命,对未来很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这样一个肯定,一个对未来的方向的指引,感觉到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所以,总理在这样的时候,在第一时间里给了我们这样一种鼓舞,对我们后来的重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前两天总理第十次到灾区,第六次到东汽,他很深情地回忆起了那一天他的这句话,他说我跟大家说过,只要人在,只要还有双手,我们就可以再去建一个新工厂。他说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世界一流的新工厂,我非常高兴。三年的时间走过来,政治家看到的对未来的展望,在突发事件和特殊困难情况下建立信心是多么重要。所以东方电气人当时都很感动,因为那个时候,在绝望的时候,能够听到这样一种鼓励,对后来全方位地调动整个企业的积极性,为创建新东汽而努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6:16]

  [王计]:5月23日,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第十天,总理第二次到了东汽,这时候总理已经看到了东汽的职工正在搬迁设备,已经没有了屋顶,裸露在阳光下、裸露在天地里的这些设备,东汽职工正在现场进行搬迁,总理看到以后非常感动。他说,就沿着现在这样一种精神做下去,我相信一个新东汽,一个更安全、更先进、更可持续发展的新东汽一定会站起来。那是给了我们第二次鼓励。总理六次到东汽,我们东方电气人感觉到,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这种鼓舞和支持我们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你刚才提到的“两年还社会一个新东汽”,是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呢?张德江副总理在6月1日视察了东汽现场的时候,听取了5月23日总理说的“三个更”,更安全、更先进、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提出要再建一个新东汽的初步规划和想法,张德江副总理在现场为我们召开了一次国务院现场办公会,对东汽的重建进行了几个原则性的肯定。就在那天会议结束以后,我们所有参加会议的人感觉到信心大增,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告:“两年,我们一定还社会一个新东汽!”就是那样一种情况下提出来的这个我们感到很荣幸和骄傲的是,我们做到了。 [16:23]

  [主持人]:没想到这句话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知道,在震后五天的时候,风电事业部恢复生产,震后七天,东方汽轮机厂接到了第一个风电的订单,订单价值12亿,在震后十二天的时候,东汽德阳基地全面得到恢复生产了,这一系列的时间结点都充分说明东汽在废墟中重新崛起,这种崛起是凭借着怎样的一种力量? [16:24]

  [王计]:这些年来东方电气培养出来的一种文化就是对用户负责,对国家的使命负责,这种精神应当说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在中央企业的职工中是根深蒂固的。在这样一种突发事件发生后,这样一种意念,这样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震后,我记得是震后第三天,我们有一个叫做黄铮的同志,仍然赶往投标现场为风电投标,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惊讶,说你们都损坏到这种程度,还想到要投标,而且决心一定要拿标,还要向所有的用户承诺,中标以后,还一定能够按照合同完成生产。你们这种精神和意识是怎么样体现出来的?我觉得还真不是一个特殊时期或者一种偶然的冲动,这是长期培养下、文化下的集中体现。 [16:25]

  [王计]:我记得当时为了稳定所有的用户,我们跟国内外所有用户承诺,在2008年的订单中,我们保证最晚的拖期不超过6个月,2009年的订单最晚不超出3个月,2009年以后的订单我们一定如期完成。像这种承诺,在不可抗拒的因素发生的时候,很多同行和我们的业主们说,没有遇到过。他说你们在这样的时期里不是来求我,不是向我解释,不是向我诉苦,而是向我作出庄严的承诺,就凭这点,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你们。所以,我们东汽承诺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我可以跟你说,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我的汉望基地基本上被摧毁,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没有一个用户撤单,很多企业可能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社会的充分肯定,这样一种来自用户的充分肯定。所以我跟我们的职工说,向我们捐赠表达了对我们的同情和支持,帮助我们渡过困难。但是把订单留给你,不撤走,甚至把订单赐予你,这是对你最大的信任,对你的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用户而重建好我们的汽轮机,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存在而重建汽轮机 [16:26]

  [主持人]:当时我们作出这个承诺的时候没有担心吗? [16:26]

  [王计]:建了四十年的企业,要用两年的时间重建,还要达到以前的水平,按照总理第三次到东汽的要求,就提出了四个一流,更具体化了,管理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我创造新东汽,要实现总理提出的“四个一流”的标准,对我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我们说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新工厂,两年的时间里让这个新工厂还要成为世界一流,两年里还要完成一次四十年企业的大搬迁,这个工作量综合起来对一个企业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考验,对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个考验,对职工队伍的素质是个考验,对你企业的创造力是个考验,当然也对企业的生存环境、社会对企业支持的效果也是一个检验。 [16:27]

  [主持人]:但是,我们从领导层到企业都接受住了这个考验。 [16:28]

  [王计]:那时候大家觉得没有什么选择,必须这样做,而且要努力做,定了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实现,并没有人跟我探讨这个目标定得合不合理,这个目标定得可不可能,还有哪些缺陷没有?好象大家都知道,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非常难。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个目标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这是很难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很艰巨的历史任务。但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逢山开路、逢水架桥,所有的问题都在推动中进行克服,而且设定的目标决不改变。我感到人在特殊时期爆发出来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是算不出来的,也是分析不出来的,所以这三年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新东汽,让世界上很多同行都感到惊讶。惊讶有两点,第一点,一年零九个月,你们就把一个新工厂建立起来了。第二点,起点如此之高。不是一个简单的恢复,在重建的新东汽中,我们体现了几个原则,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科学的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把多少年来在工厂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新运行模式的渴望,对过去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愿望,都要融入到科学重建中去。建的的新东汽要保证五十年不落后,要让世界的同行们、用户们都认为我们是最先进的企业,我们才抓住了这次机会,不仅完成了一个工厂大搬迁,而且完成了一次有效的重建。总理问我,你对这次重建怎么评价。我说总理,东方汽轮机是中国建设三线的时候诞生的企业,留下了诸多的遗憾,因为是依山傍水,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现在重建后的新东汽,把三线建设留给我的所有遗憾在这次重建中解决了,总理听了非常高兴。 [16:29]

  [主持人]:不但完成了重建的任务,而且还解决了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 [16:29]

  [王计]:对,完全是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走到了新的起点上。 [16:30]

  [主持人]:地震发生之后,对于您来说,有哪些人或者哪些事或者哪个瞬间让你印象最深刻? [16:30]

  [王计]:我感觉到,让我最难忘的,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地震发生后我赶到现场时,一直到最后我们开始了规划和重建的整个阶段,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职工,还是在岗职工,还是下岗职工,没有一个人到我这儿来向我诉苦和抱怨,每个家庭几乎都失去了,住在汉望的几乎都不能回家。5月12日从地震废墟中出来以后,这个家对他来说就没有了。有的职工说,当年我是扛着背包来的,现在连背包都没有了。 [16:30]

  [主持人]:那时候还有个背包。 [16:31]

  [王计]:对,我现在连背包都没有了。但是所有人都告诉我,不管怎么说,不能没有工厂,你们要好好想想怎么办,工厂一定不能没有,一定要建新工厂。大家都在谈论未来怎么办,眼前的这个事实,几乎没有人跟我抱怨,去诉苦,说我家里损失了亲人,我损失了多少资产,我未来生活会遇到多少困难,我反正是没有听到。听到的都是,一定要建工厂,不能没有工厂,我们这个企业不能没有工厂,我们必须重新建个新工厂,你们当领导的要赶快下决心,这让我很感动。这就反映出了我们职工的素质,不管是年轻职工还是老职工,进了这样一个氛围,我们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时候,都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感召出对企业的依恋、对企业寄予的希望,把自己的未来完全压负在企业身上,这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出来的。 [16:32]

  [主持人]:每每我们回想起这样一幕一幕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在看到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同时感觉到了人性的伟大。是什么激发了我们企业员工面临这样一个灾难的时候还能显示出来这种大爱的存在? [16:33]

  [王计]:这些年来,我们对企业的工人阶级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研究好象已经淡了,对于组织的这种概念,在过去谈论得比较少了。但是这次地震发生以后,我们能够迅速地从废墟里、从突然降临的灾难中聚集起来,而且没有任何分立,很多职工本来不在工厂,都往工厂跑,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家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不往家庭跑,却往工厂跑。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我问了好几个坚守在现场的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他们跟我讲得很清楚,我现在还有几个职工目前还在废墟里,我的企业里一共多少个职工跑出来了,我能看到的跑出来的有多少人,大约预计有哪些人没有跑出来,他可能还在里面。 [16:33]

  [主持人]:证明他在地震事发后没有离开过。 [16:34]

  [王计]:我问他一句,你爱人在哪儿工作,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已经感到很辛酸了,他说我爱人在东汽中学,我家里人在某某地方,我听说他们可能正在等待救援,电话已经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家里亲人怎么样了,但是他知道我在这个地方,我的战友们,我的员工们,我的同事们,现在就在这个地方等待着救援。我当时很感动。我正在和一些员工进行交流的时候,有人跑过来说,张三或者李四我看到你父亲了,你父亲已经上车了,你放心吧。还有人说东汽中学那边又救出几个人了,他只能靠这种信息来支撑对亲人的那种思念,没有放弃眼前的岗位,这让我很感动。东方汽轮机所有的单位我都走了一圈,地震以后,所有的点我都走了,每个点上的企业负责人、单位的负责人都在岗,这一点让我很感动,所以我说我对我的队伍很有信心,就是在这种突发事件发生的以后,突然事件降临的时候,整个队伍不乱,人们能够恪尽职守,这才是一种凝聚力的心理的能量。 [16:35]

  [主持人]:在某一时刻突然迸发出来。 [16:35]

  [王计]:人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16:35]

  [主持人]:从您的讲述中,我们感到员工对企业的责任,作为领导者和决策层,您是怎样理解您对企业的责任的? [16:36]

  [王计]:我常说,我们从前辈创业者手上一代一代承接着这个企业,当初企业在进山进洞的时候,可能是人拉肩扛的时代,我们还没有赶上,我们的任务是如何继往开来,如何把这一代一代的宝贵的财产延续地创造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跟大家反复讲一个原则,活下去,企业要永远地存活下去,就是对过去的负责,对未来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所以东方汽轮机遭受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一定要重建一个汽轮机,让这个汽轮机永远地延续下去,不能因为遇到了这种不可抗力,遇到灾难,我们就放弃它,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这种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建一个比前人更好的汽轮机,才是对前人的交待,才是对未来的贡献。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这个班子,无论是集团的班子还是东方汽轮机的班子,在震后第五天就已经开始研究怎么办,研究未来的汽轮机应该怎么办,企业人的这种责任意识,在这种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想到活下去,要把企业存在下去,企业存在下去了,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因为企业存在下去了,职工就存在下去了,与企业有关的相关单位也存在下去了,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16:37]

  [主持人]:在经历了“5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