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娱乐用品 > 浑源

浑源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9 08:44   浏览 N 次  


浑源县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著名的北岳恒山即位于浑源县境内。辖6镇12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4万,县城人口12万人。
地理
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全县海拔高度为1050—2333米之间。县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间川。南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4%;北坡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9%;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卧羊场山海拔最高,主峰高达2333米。浑河西部河床海拔最低,仅为1050米。境内山脉较多,主要有恒山、卧羊场山、穆桂英山、胡子岭、马鬃崖、翠屏山、抢风岭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恒山山脉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沿东北――西南走向,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构成浑源的地貌骨架。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唐河,分属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内山脉主要为恒山山脉,它西衔雁门,东延燕云,两千米左右山峰并肩而立,号称108峰,蜿蜒起伏,奔腾如行。
气候
浑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40天,山区为110~120天。
农作物
浑源农作物以谷黍、玉米、小麦、山药蛋、莜麦、菜籽为主。山区盛产黄芪,畅销国际市场,被誉为全国黄芪之乡。
历史沿革
基本概况 浑源始置于秦,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 历史上,浑源曾名为崞县、崞山县、恒阴县等,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我国人类最早的开发地区之一。
因北岳恒山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和地处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历史上战乱频繁,包括县名也频繁变化,成为很有趣味的历史文化现象。
石器时代
境内李峪庙坡彩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片和石器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早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先秦以前
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
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崞,属雁门郡。不久改称平舒,属代郡。
两汉三国
西汉时,平舒县废,复置崞县,属恒山郡。
王莽新朝期间,改为崞张县,仍属常山(即恒山)郡。
东汉恢复崞县名,三国沿袭之。
南北朝时期
北魏时迁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
东魏时,改为廊州;北齐时,又改为北显州。
隋唐时期
隋初,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
唐时始称浑源,为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
辽金时期
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金贞祐二年(1214)于县置浑源州。
元明清
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属西京(即大同);不久,又复用浑源州。
明清时俱称浑源州,均属大同府。
民国元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
近现代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我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属晋察冀边区政府察南雁北办事处。1940年至1945年,先后属晋察冀边区政府二、五、一专署。
1945年全县解放。
1947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重归山西省。属山西省雁北专署,后改山西省晋北专署,山西省雁北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属大同市辖县。
资源
浑源是资源富县,自然资源、特色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浑源有煤、膨润土、沸石、花岗岩、铁、钼、铜、金、高岭土等20多个矿种。
自然资源
浑源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全县耕地91万亩,粮食产量正常年景在1.4亿公斤左右。主要品种有:谷子、黍子、蚕豆、莞豆、莜麦、大豆、小麦、玉米、高粱、土豆等。蔬菜产量2亿公斤,土豆淀粉产量可达1.5亿公斤。黄芪羊肉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高蛋白、高磷、高钙、低脂肪的地方特产,年饲养量30万只。
全县黄芪面积33万亩,是中国黄芪之乡,世界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其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宜林面积103万亩,主要品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桦树、杨柳树、经济林等。
特色矿产资源
浑源目前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煤炭、油母页岩、花岗岩、膨润土、沸石、莹石均为优质矿种。
浑源煤田系山西省8大煤田之一,位居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列,煤田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为36.3亿吨。原煤既有无烟煤也有烟煤,发热量为5000~6500千卡/公斤。
油母页岩在全国独占鳌头,居世界第二位,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花岗岩品种独特,材质优良,总储量达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青磁窑乡等南山区。
膨润土储量1亿吨,是全国大型优质钙基膨润土矿藏之一;
沸石储量4亿吨,为山西唯一产地;
花岗岩储量1.93亿立方米,尤其是黑色花岗岩为世界石材精品,被誉为“北岳黑”;
汤头温泉是一处较大的高温矿泉,日涌水量为600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氡泉,誉称“北方第一泉”。还有大白泉优质天然矿泉水,含偏硅酸18.9mg/l,日出水量可达2000吨。
旅游资源
遐迩闻名的北岳恒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 359.62平方公里,由天峰岭、翠屏山、千佛岭、天赐沟、神溪、落子洼、龙盆峪、大川岭、上桦岭、凌云口、五峰山、西河口、汤头、永安、龙山等15个各具特色的子景区组成。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壮美,山水如画,气候凉爽,民俗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兼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古十八美景。凌空摩崖建筑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距今1400多年,是国内现存唯一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结构奇特,巧夺天工,2010年被全球著名的《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编辑本段古迹
浑源古迹荟萃,自然景观较多。北岳恒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凌空摩崖建筑悬空寺是国内现存唯一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也是唯一保留下来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整体建筑,结构奇特,巧夺天工,古人称之为“天下巨观”。此外,还有栗毓美墓、圆觉寺砖塔、永安寺、云峰寺、千佛岭等旅游景点30多处,风景秀丽,令人神往。

遗址
拥有李峪青铜器遗址、李峪庙坡彩陶文化遗址、麻庄汉墓群、古长城、古城堡、古峰火台、古磁窑遗址、古州衙等文物胜迹。还有著名的汤头温泉。
汤头温泉
在浑源县东南百里汤头村,出地水温约摄氏六十度,宜沐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温72℃,被誉为北方第一泉,东汉时期被发现利用,北魏时期建为皇家温泉行宫,经测定,含有3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医疗价值。早在北魏天赐年间即有官员到此沐浴治病,兴光元年(454)文成帝“幸灵邱,至温泉宫”,即此。《水经注》:滱水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现设有汤头疗养所。
麻庄汉墓群
麻庄:在浑源县西二十里,汉崞县治此。有汉墓群(共墓冢十四个),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磁窑口关:在浑源县南十七里恒山左侧。路通灵邱,明洪武四年(1371)筑堡设巡检司,又名磁峡口。自从唐代起,这里就盛产磁器,故名。近处多古窑址。
李峪庙坡文化遗址
从浑源县城驱车向西过东坊城乡郭家庄村,向南一望,山脚下一个村庄掩映于花花绿绿的果树之间,这就是李峪村。闻名中外的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遗址就在该村附近。
据1990版《浑源县志》记载,当时李峪彩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片大部分为灰色陶片(又称灰色绳纹陶)、红色素陶,也有些黑色陶和紫色彩绘陶。特别是紫色彩绘陶,图案清晰可见,大部分为鸟兽形。据当时来此考查的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断言:李峪彩陶文化遗址属龙山晚期文化。
1923年正月(2月),李峪村民高风章在庙坡附近挖土时挖出一个大古墓,并挖出60多件铜器,这就是李峪青铜器遗址。经专家鉴定,李峪村曾出土的青铜器为春秋晚期到西汉期间产物。建国后,先后又在庙坡附近发现不少铜器。1975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出土鼎、鬲、豆、戈、剑20多件。1978年,山西省文化厅指派文物专家前来实地考查,之后确定保护范围,探索墓葬规律,又试挖了两个古墓,挖出壶、盘、铜剑等数件,还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斧、陶罐、陶鬲、钵、盆等彩陶器皿。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出土的文物除部分现存浑源县文物局、大同市博物馆外,数以百计的青铜器皿流散于世界各地,其中雕龙精美的燕纹簋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富利尔美术博物馆;造型优雅的香丁现藏于德国库隆尔东方美术博物馆;素倚、素簋、燕纹盘、提梁壶等15件,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该馆为著名的卢浮宫分馆),著名的牺尊现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大批古铜器和彩陶的发现,不但为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告诉人们北岳恒山不但山秀景奇,而且是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归潜堂
归潜堂: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金代刘祁隐居于此。刘祁,浑源人,字景叔,刘从益之子,金时为太学生,入元复试为进士。所著《归潜志》即写于此,该书多为修篡《金史》采用。、
龙山
龙山:在浑源县西南,亦名封龙山。《魏书·太宗纪》:泰常二年,“司马顺之久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未,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尝游此山,时号龙山三老。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