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动休闲 > 娱乐用品 > 落叶的智慧;莲花与淤泥--读大西洋来的飓风网师2010年生命叙事

落叶的智慧;莲花与淤泥--读大西洋来的飓风网师2010年生命叙事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6 19:26   浏览 N 次  

落叶的智慧;莲花与淤泥

——读大西洋来的飓风网师2010年生命叙事

干国祥

在鄂尔多斯,长得最好的树,一是白杨,二是杏树。然而鄂尔多斯的无霜期极短,白杨和杏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是一截矗立于凛冽寒风、枯黄大地中的枯枝,天地之间没有什么绿色可以寻觅。

这是大自然严厉的淘汰后,生命所作出的对应和抉择。

但我小时候,因为颇受那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影响,特别喜爱常绿树,觉得它们坚贞、英勇、无畏、顽强,而颇遗憾杨柳们只有春暖时的婀娜多姿,而绝无在寒冬中依然傲立的英姿。

而不知是不是同样的原因,但或许是因为以昂贵的代价来搞绿化建设,想让绿色逗留得更长一些的缘故吧,鄂尔多斯的绿化者们,很喜欢种上松柏这些常绿树,希望在漫长的冬天,旷野上仍然能够有一片片绿意。

但是这些树在冬天的命运却并不美妙。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哪怕树枝内部,也绝无水分可以流动,于是那绿就是干瘪的、死一般的绿,灰黄、憔悴,又蒙了漫长冬日里一天天积下的风尘。

倒反而是那些落尽了叶的杨树们,毫无牵绊与纠葛地矗立于冬日的旷野,颇显得伟岸、干练,而那就像分形几何图形的树枝图案,细看起来,也似是一些神秘密码,而并非无生命之物,更何况一树饱满的叶芽,总在暗示一些什么,像一个可以随时醒来的春天的梦……

于是乃知道,落叶,是树的一种智慧,是它们欲成长于干旱严寒的大漠,而必须采取的策略。

所以中国道家有言:刚不可久,柔不可守。落叶,就是树木顺应宇宙与大地的节奏,所演示的生命舞蹈。

如果领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必然将与生命讲和——不,是我们的生命必然将与它的环境(包括内在的肉体和外在的自然、社会-人际环境)讲和。

但讲和并不是投降。

和疾病讲和,并不是借生病之名,放弃一切承担;和年龄讲和,并不是借老年之名,放弃一切梦想;和处境讲和,并不是借简陋和困难之名,放弃一切努力……

讲和,是双方反复博弈之后,采取一种更为长期的策略。譬如四季固然迫使白杨和杏树在冬天来临之前落尽了叶子,而且必须在整个漫长的冬季保持沉默,但是,它们也反过来不得不接受一个条件: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让白杨拥有一树茂盛的新绿,而让杏树有一树树艳丽的花朵,在这片曾经枯黄的大地。

讲和的结果,就是学会等候、守候,学会放弃也学会坚持,学会宣布失败也学会承诺未来……

这就是落叶的智慧,我把它送给飓风大姐,和虽然更为年轻但因先天因素而事实上更为多病的自己,以及正处于某个相对困难时期的新教育研究中心团队。

生命为了保全并发展自己,总是在攻和守这两个策略中有所选择。飓风大姐一如网名,注定是以攻为主、以攻为守的那种生命——她的冬泳就颇能够说明这点生命特质。但这并不表示她不需要、不应该采取一些退守的策略,事实上,与其被迫退守(就是打了败仗之后再退守),不如把某些问题看得更清楚一些,更早地放弃一些领地,一些阵地,而朝自己最重要的阵地发起进攻。

但有谁能够告诉飓风大姐,哪些阵地是应该放弃的,哪些阵地就必然进攻的呢?有谁能够告诉飓风大姐,哪些战斗是注定失败的,哪些战斗是肯定胜利的呢?

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自己生命叙事的历史和真实的场景,其他人不在现场,不并肩作战,往往根本无法获得真实的资讯,更谈不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落叶的智慧只是一个原则,一个揉合了中国儒家精神与道家思维的原则:既承诺未来以及某个位置的必然绽放,又在应该放弃的领地和时刻学会放弃。

但我不想对飓风大姐年度阅读史中任何具体的课程或者抉择再作自以为是的判定,因为事后的书写也已经是一种抉择,一种结果,我只在乎这种相继不断的书写最终把我们带往何处——它整体的趋向是什么。

生命最终有两种趋向:或成为淤泥,或成为莲花。

仅仅从动物年龄的角度讲,从婴孩到青年的某个鼎盛时期,这是生命如莲花绽放的时期;而从这之后到老年以及最后的死亡,乃是逐渐成为淤泥的岁月。

但从人类的独特性而言,这远非事实。因为人类是智慧的生命,是经验的生命,虽然这经验和智慧,以及相关的创造力,同样受制于肉体的精力,但显然我们在岁月中的穿越,确实可以不断地积淀下许多存在的智慧,让自己在逐渐丧失精力之后,还能够在一些领域较年轻时更为得心应手——譬如教育就是这样的领域,你以充沛的精力和学生作斗争将注定你的失败,而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引导学生,你会发现一切从容、安定,如此自然而然。

也就是说,在丧失的同时我们也在获得,在丰沛的时候我们也可能十分贫乏。作为自由的人,我们在任何时候,没有先天注定成为淤泥或者莲花的宿命。

前几天读到名为付金懋的一则微博,上面有一张照片,大概是车站的过道上,一位老人抱着吉他在放声歌唱。微博写道:“在地下通道遇到一位75岁的歌者,我说:老人家,您真是热爱生活啊,他说:年轻人,我这是在反抗生活呢。”

我在转播这条微博的时候说:“这位老人的发言深得存在主义真谛:生活仅仅只是一种要反抗与超越的可能性而已……莲花是对淤泥的反抗,莲花是不能脱离淤泥的超越、升华。”

于是又返回到网师的核心话题之一: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的非此即彼式的真理观、存在观,至少道出一半存在的真理:如果没有莲花,那么淤泥将不可能是真理,过一万万年,它也只是发臭的、乌黑的淤泥。

如果我们平和一些,则倒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淤泥,那么莲花又源自何处?你自以为高洁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离开了淤泥之地,又哪里成长、哪里绽放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